瑯峤山
即浪峤南屿。今台湾省南部屏东县恒春半岛。《清一统志·台湾府》: 浪峤南屿 “在凤山县南二百四十里。一名瑯峤山”。
即浪峤南屿。今台湾省南部屏东县恒春半岛。《清一统志·台湾府》: 浪峤南屿 “在凤山县南二百四十里。一名瑯峤山”。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北三十里新盛店镇。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九年 (626) 又废。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鄃县置,属贝州。治所即今山东夏津
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北。《水经·济水注》:“济水又径升城北,城际水湄,故邸阁也。祝阿人孙升将家居之以避时难,因谓之升城焉。”东晋义熙中侨置太原县于此。南朝宋为太原郡治。北魏为东太原郡治。《魏书·慕容白曜传
①即今安徽滁州市西北二十里沙河镇。清光绪《滁州志》卷1之3:沙河集“距城二十里”。②一名新集。即今陕西南郑县西新集镇。清乾隆《南郑县志》卷3:西乡有沙河集。
在今山西太谷县西南。《清一统志 ·太原府一》: 胡谷水 “西北入祁县界,合侯谷水”。
又名五华山、聚宝山。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为西山北部余脉。《元史·英宗纪》:延祐元年(1320),“建寿安山寺,给钞千万贯”。至治元年(1321),“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即此。古山名。又称五
北齐置,治所在神武县 (今山西神池县东北)。后改太平郡。东魏置,治神武县(今山西山阴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山阴县一带。北齐时改太平郡。
在今天津市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原为永丰屯祠堂,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改为吕祖堂,原是供奉吕洞宾塑像的道观。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义和团乾字团著名首领
又称天后行宫。在今山东烟台市中心。清光绪十年 (1884) 动工,三十二年建成。为福建商贾在原籍募款所建。会馆坐北朝南,面积3500平方米。有大门、戏楼、山门、大殿、左右廊庑,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具有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后海与前海联结处。明、清为北城中观西山胜地。清《日下旧闻考》 卷54引 《燕都游览志》: “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
又作品赕。南诏于唐羁縻波州置,治今云南省祥云县。《蛮书·云南城镇》:云南城“西隔山有品瞻睒(品赕之误),亦名清字川,尝为波州”。《新唐书·南诏传》作品澹赕,品赕与品澹为对音字。为南诏直辖西洱河(今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