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场山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方舆纪要》卷109天河县:甘场山“在县治东。形如幞头,岩险可恃,县治倚其麓”。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方舆纪要》卷109天河县:甘场山“在县治东。形如幞头,岩险可恃,县治倚其麓”。
西晋末置,为江夏郡治。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径沌阳县北,处沌水之阳也。”后属江夏郡。南朝陈废。古县名。西晋末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西。因“处沌水之阳”(《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密云后卫 “在县东北百二十里,即古北口也。有城,周四里有奇,雄踞山颠,至为险峻。洪武十一年置守御千户所于此。三十年,改建今卫”。
即今四川开县、云阳县境之小江河 (开江),为长江支流。《水经· 江水注》: “水出巴渠郡僚中,东南流径汉丰县东,清水注之。…… (清水) 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谓之清水口。彭溪水又南,径朐忍县西六十里
①北宋置,属福津县。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三十里坪定乡先锋村。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在今贵州都匀市北。《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平定关在“府北二十五里。其南有平定桥”。(1)在今甘肃省舟曲县西
吐蕃置,即今甘肃和政县治。《宋史·苗授传》: “王韶取镇洮,授为先锋,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近归师,……授奋击败之。” 又 《宋史·兵志》 载: “洮西香子城之战,官军贪功,有斩
亦名武亭川、杜水。即今陕西武功县西漆水河。自麟游县东南流至乾县和永寿县界,折而南流,至武功县西南入渭河。《水经·渭水注》:大横水即杜水,“南径美阳县之中亭川,注雍水,谓之中亭水”。
又名柘支、柘折、赭时。古昭武诸国之一。国都柘折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隋书·西域传》:“石国居于药杀水,都城方十余里。”唐显庆三年(658)置大宛都督府。开元初封其君为石国王。《新唐书·西域传》
即今河南确山县西五十二里竹沟镇。明置竹沟巡司。在河南省确山县西部。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竹沟,人口 1030。因村东水沟旁遍生竹子而得名,尚景熙《河南地名漫录》说:“镇北有一沟
又作粟末水。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之松花江。《魏书·勿吉国传》: “国有大水,阔三余里,名速末水。”即“粟末水”。
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老方桥镇。清光绪《余姚县志》卷1《市肆》:方桥市在“开原乡。治西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