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露镇

甘露镇

①即今江苏无锡县东五十二里甘露镇。《新唐书·昭宗纪》:大顺二年(891),“甘露镇使陈可言陷常州”。即此。元于此置巡司。明废。

②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部北固山西侧。《资治通鉴》:唐景福元年(892),“刘建锋为孙儒守常州,将兵从儒击杨行密,甘露镇使陈可言帅部兵千人据常州”。胡三省注:“润州城东角土山上有甘露寺,前对北固山,后枕大江。宝历中,本德裕建寺,适有甘露降,因以名之。孙儒盖因此寺而置甘露镇也。”

③在今浙江常山县西北四十里。《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镠遣兵攻淮南甘露镇,以救信州”。即此。


(1)古镇名。在今浙江省常山县西北。《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十二月,淮南兵攻信州,刺史危仔倡求救于吴越;明年正月,“吴越镠遣兵攻淮南甘露镇,以救信州”,即此。(2)今镇名。(1)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部、望虞河西岸。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甘露,人口 3800。古名月溪。唐乾符年间建甘露寺,五代置镇,镇以寺名。元置巡检司于此。1949年为甘露镇,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化工、建材等厂。锡甘等公路经此。(2)在四川省资中县北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甘露,人口 1100。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建场。镇因甘露寺而得名。1949年为甘露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1992年双峰乡并入。主产甘蔗、花生、油菜籽、生猪等。有农机、酿酒、建筑、水泥预制板、农具修配、农副产品加工等业。通乡村公路,沱江通航。古迹有古刹甘露寺和珠江书院遗址。


猜你喜欢

  • 东河桥驿

    明置,即今陕西凤县东北一百零二里东河桥。

  • 长兴煤矿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民国初始行大规模开采,1930年成立长兴煤矿局。今为浙江省重要煤炭供应地。

  • 罝口关

    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三十里。《宋史·叛臣·吴曦传》: 南宋开禧二年 (1206),金人陷大散关,“曦退屯罝口”。即此。明置罝口巡司。

  • 应元溪

    在今云南元谋县南。《清一统志·武定州》:应元溪“在元谋县南。源出本州虚仁驿,流经马头山入县,县中田亩皆资其灌溉,下流合于西溪河”。

  • 虽哈河

    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东蚂蜒河支流东亮珠河。源出张广才岭西麓。北流入蚂蜒河。清齐召南《水道提纲》 卷25: 妈言河 “又北流,有虽哈河来会”。

  • 喀尔喀部

    青海额鲁特之一。属西宁办事大臣。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部,青海湖南岸。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2: 青海喀尔喀部一旗,元太祖之裔,始祖名多尔济阿拉布坦伊勒登,“徙牧青海,子纳克额尔德尼阿海生达什惇多布

  • 南樊寨

    即今山西绛县东北南樊镇。《清一统志·绛州》 “范村寨” 条下: 南樊寨 “在县东三十五里。周二十余亩,地甚宽敞”。

  • 临洺站

    元置。即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明废。

  • 大石河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境,为拒马河支流。清《日下旧闻考》卷130:“大石河自宛平柳林入房山境长草村,东南归琉璃河。”

  • 石槽河

    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固始县:石槽河“在县南四十五里。源出商城县大苏山,北流入于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