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略阳县

略阳县

①东汉改略阳道置,属天水郡。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西晋属略阳郡。东晋废。西魏改陇城县复置,为略阳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隋开皇二年 (582) 改名河阳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南天水侨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梁为德广郡治。西魏改为上洪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后废。

④南宋开禧三年 (1207) 改顺政县置,为沔州治。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元属沔州。明初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 (1486) 改属宁羌州。清属汉中府。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1)古县名。(1)东汉时改略阳道置,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陇城镇。属汉阳郡。西晋时废。北魏时复改陇城县置,属略阳郡。隋开皇二年(582年)改河阳县。(2)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梁为德广郡治。西魏改名上洪县。(2)今县名。在陕西省西南部,西北两面和甘肃省接壤。属汉中市。面积2831平方千米。人口20.2万。辖11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三国蜀建兴七年(229年)于今城关镇筑武兴城,设武兴督。北魏于武兴城置东益州、武兴郡和武兴县,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改东益州为兴州,武兴郡为顺政郡;三年更武兴县为汉曲县。北周武帝时废槃头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顺政、落丛二郡;十八年改汉曲县为顺政县。大业二年(606年)废兴州复设顺政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顺政郡为兴州。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改兴州为沔州,并改顺政县为略阳县。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属宁羌州,崇祯七年(1634年)属汉中府。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1年并观音寺分县入略阳县。1949年属陕南行署区,1951年属南郑专区。1953年属汉中专区,1969年属汉中地区,1996年属汉中市。地处秦岭山地区。嘉陵江纵贯南北,支流八渡河、东渡河、小河、青泥河、西汉水、乐素河等分别从东、西汇入。黑河和白河自境东北南流,会沮水入汉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稻、豆类为主。为省重点蚕桑基地和核桃、木耳主产地之一。并为全国杜仲生产基地县。矿产有铁、硫铁、磷等。工业有钢铁、硫铁、磷肥、电力、冶金、建材等。宝成铁路、勉略、略康公路经此,嘉陵江及西汉水可通木船。古迹有灵岩寺、吴王坟、江神庙、紫云宫和白崖阁栈道遗迹。


猜你喜欢

  • 仪隆县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置,为隆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北。《舆地纪胜》卷188蓬州引《元和志》:仪隆县“以山名”。西魏改为隆城县。北周保定四年(564)复为仪隆县。隋属巴西郡。唐武德三年(620)

  • 悦城乡

    即今广东德庆县东南八十里悦城镇。明洪武四年 (1371) 于此置悦城乡巡司。即今广东省德庆县东悦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巡检司于此。

  • 深渡溪

    在今福建南靖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9南靖县: 深渡溪 “在县西北五十里。自龙岩县界历龟洋入小溪”。

  • 石高寨

    在今福建长泰县东。《方舆纪要》卷99长泰县:石高寨“在县东十里。宋置。昔人尝保此以避贼”。

  • 石济水

    亦名济水、泲水。即今河北赞皇、高邑、柏乡县境之泲河。《汉书·地理志》 常山郡房子:“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汦。”其下游历代屡有变迁,已非故道。

  • 流梁城

    即流渠城。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八里。《清一统志·开封府二》 “韩陵城” 条: 流梁城 “旧亦为县治,以渠所经而名”。

  • 上高县

    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升上高场置,属筠州。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寰宇记》卷106上高县:“以地形高上,故曰上高。”宋属瑞州。元属瑞州路。明、清属瑞州府。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

  • 黄竹塘隘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黄竹塘。《方舆纪要》 卷103兴宁县: 黄竹塘隘 “在县西三十里。路通龙川县”。

  • 腊 (臘) 子口

    即今甘肃迭部县东北二百零六里腊子乡北腊子口。为岷山支脉迭山上隘口,长三十余里,宽8米,高500米,腊子口河流贯其间。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阻截,突破天险,胜利北上。史称腊子

  • 酥州

    即今四川冕宁县北四十里酥州。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 置酥州土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