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和县
西汉置,属张掖郡,为农都尉治。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西晋改名番禾县。隋开皇三年 (583) 复置番和县,属凉州。大业初属武威郡。唐武德二年 (619)又改名番禾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永昌县。属张掖郡。王莽时改罗虏县。东汉复为番和县。西晋时改番禾县。属武威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复改番和县。唐天宝三载(744年)改天宝县,以年号得名。长庆年间仍改番和县。后废。
西汉置,属张掖郡,为农都尉治。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西晋改名番禾县。隋开皇三年 (583) 复置番和县,属凉州。大业初属武威郡。唐武德二年 (619)又改名番禾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永昌县。属张掖郡。王莽时改罗虏县。东汉复为番和县。西晋时改番禾县。属武威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复改番和县。唐天宝三载(744年)改天宝县,以年号得名。长庆年间仍改番和县。后废。
①唐上元二年(675)置,属巂州。治所即今四川会理县。《寰宇记》卷80会川县:“以僚寇道路川原并会于此,故名县。”天宝末地入南诏。②金贞元元年(1153)改乾宁县置,为清州治。治所即今河北青县。明洪武
即兀剌海。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元史·郭守敬传》: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宜如修理。”
唐武德二年 (619) 改谷熟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四年 (621) 废。
即今河北海兴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盐山县图:东北有苏基镇。1965年于此设海兴县。在河北省海兴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苏基,人口2万。明永乐二年(
一作亦息渴儿。又名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元史·耶律希亮传》:希亮“至于亦思宽之地”。即此。
即鸿池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二十里 (今偃师市西)。《魏书·咸阳王禧传》: 景明二年 (501),咸阳王谋反不决,“夜宿于洪池 (别墅),……将士所在追僖,僖自洪池东南走”。即此。久堙。在今
在今山东蒙阴县西。《方舆纪要》卷35蒙阴县: 萧马庄河,“ 《志》 云: 河北流二十里,入莱芜县界合淄水”。
又名镇东圩镇。即今江苏靖江市西南东兴镇。清光绪《靖江县志》卷2:“正东圩市在邑西南新沙。去城三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靖江县西南有“正东圩镇”。
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清一统志·永北厅》 引 《云南通志》: 桑园河 “自蒙番来,名五浪河,会走马河、西卜河、西番河、站河、大松河、清水河,入金沙江”。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下枞阳。明、清置马踏石巡司。《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孔城镇”条:“又有马踏石巡司,在县东南三十里,地名枞阳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