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浦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北。《梁书·王僧辩传》:梁大宝二年(551), 王僧辩围侯景将宋子仙于郢城,“子仙行战行走,至于白杨浦,乃大破之,生擒子仙送江陵”。
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北。南朝梁大宝二年(551年),王僧辩攻侯景将宋子仙于郢城,子仙败走,至白杨浦被擒,即此。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北。《梁书·王僧辩传》:梁大宝二年(551), 王僧辩围侯景将宋子仙于郢城,“子仙行战行走,至于白杨浦,乃大破之,生擒子仙送江陵”。
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北。南朝梁大宝二年(551年),王僧辩攻侯景将宋子仙于郢城,子仙败走,至白杨浦被擒,即此。
在今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附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4:至那仆底国“周二千余里。……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声振邻国,威被殊俗,河西蕃维,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赏遇隆厚,三时易馆,四兵警卫。此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西汉武帝时开凿。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历十余年始通。《史记·河渠书
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十余里黄河北岸的龙岩村附近,今已沦入水库中。《资治通鉴》: 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转运使裴耀卿因三门峡险阻,常有覆舟之患,在 “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
在今安徽寿县城东北隅。《水经·肥水注》:“肥水又西径东台下,台即寿春外郭,……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复水,引渎城隍,水积成潭,谓之东台湖,亦肥南播也。”守敬按:“《凤台县志》:东台湖即今州城外东北
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五里,辽祖州城址西北四里祖山中。耶律阿保机死于天显元年(926)七月,天显二年(927)八月葬此。《辽史·地理志》上京道祖州:“太祖陵
明正统九年 (1444) 改施秉长官司置,属镇远府。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天启元年 (1621) 废。崇祯四年 (1631) 复置,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移治偏桥卫城 (今施秉县)
唐渤海国置,属南海府。治所在椒山县 (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府近)。辖境约当今朝鲜大同江上游西南、龙兴江西北一带。辽徙废。渤海国置,治椒山县(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属南京南海府。辽废。
亦作罔子河。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之昭苏河。《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有辋子河。辋,又作罔。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昭苏河。《辽史·地理志》临潢府有辋子河,即此。
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西晓峰岭。明嘉靖 《宁波府志》 谓在 “昌国西海中”。《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晓峰山 “在定海县西南六里。可望日出”。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 十月,总兵王锡朋、郑国鸿
本名黄土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八里。清《日下旧闻考》卷137引《大政记》:“永乐七年五月,营寿陵于北京昌平县东黄土山,封曰天寿山。”明十三个帝陵皆营建于此。在北京市昌平区北。原名黄土山,又名东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