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池县
①北魏置,属长城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隋废。
②唐景龙三年(709)改兴宁县置,属盐州。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白池村古城北大池附近。《元和志》卷4:白池县“以地近白池,因以为名”。天宝元年(742)属五原郡,乾元元年(758)复属盐州。西夏废。
古县名。唐景龙三年(709年)改兴宁县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南大池古城。“取盐白池为称”(《太平寰宇记》)。属盐州。北宋废。
①北魏置,属长城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隋废。
②唐景龙三年(709)改兴宁县置,属盐州。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白池村古城北大池附近。《元和志》卷4:白池县“以地近白池,因以为名”。天宝元年(742)属五原郡,乾元元年(758)复属盐州。西夏废。
古县名。唐景龙三年(709年)改兴宁县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南大池古城。“取盐白池为称”(《太平寰宇记》)。属盐州。北宋废。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村。其地发现西周初年燕国都城和匽侯墓葬。
即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唐开元十三年 (725) 于此置安陵县,天宝元年 (742) 改名高亭县,以高亭山为名。明、清置巡司于此。集镇名。在湖南省永兴县西部、高亭河南岸。高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
①三国魏分陇右置,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西晋泰始五年 (269) 分雍、凉、梁三州复置,治所在天水郡冀县 (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康三年(282) 废。七年 (286) 复置,徙治上邽县 (北魏曾改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6广济县“多云山”条下:东冲山“山高起冲霄,故名”。《清一统志·黄州府》:东冲山,“《旧志》,重峦叠嶂,积雪不消,其左右烟月蔽亏,江湖环抱,为县最胜。上有鲍照读书处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 改益昌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宋初复为益昌县。古县名。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利州。北宋初复改益昌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通川、高城之间。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江原道高城附近。后废。
即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汉为茌县驻地。三国魏至北齐为山茌县驻地。清时有县丞驻此。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部。面积137.4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夏,人口 3000。建于西汉初,原
又作故步镇。即今安徽霍山县。《明史·地理志》 六安州霍山县: “本六安州故埠镇巡检司,弘治二年改为县。”古镇名。又作故步镇。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霍山县置,即今安徽省霍山县。明弘治二年(1489年
明置,属越巂卫。在今四川甘洛县西北坪坝乡。清于此置平坝汛。
北宋熙宁二年(1069)废云梦县置,属安陆县。即今湖北云梦县。元祐初复置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