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马镇

白马镇

①唐初改黎阳镇置,在今河南浚县东南。《元和志》卷16:黎阳镇“皇朝改曰白马镇”。

②唐置,在今山东平原县恩城西十五里。亦曰白马营。

③北宋置,属盐亭县。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南。

④北宋置,属汉初县。在今四川武胜县西南三十里。


(1)古镇名。唐置,在今山东省平原县恩城镇西。(2)今镇名。(1)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东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庙,人口 3600。镇以境内著名自然村白马庙命名。1955年设白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6年置镇。1997年从姜堰市划归高港区。产稻、小麦、玉米、油菜籽、花生。有机械、船舶、化工、五金、纺织、食品、建材等厂。泰白、寺张公路经此。纪念地有华东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白马庙。(2)在江苏省溧水县东南部、新桥河两岸。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桥,人口 4100。传此地造桥时有白马跌死桥下,故名白马桥。镇以桥名。1949年为白马乡。1956年回峰、观峰、笠帽等乡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置镇。2000年共和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蚕茧、茶叶等。有轧钢、砖瓦、农药、标牌、车轮配件、机械、塑料等厂。溧(阳)溧(水)、白袁等公路经此。(3)在浙江省浦江县东部,东邻诸暨市。面积59.4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傅宅,人口 4050。1949年为白马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以境内白马桥得名。为县重要粮食、棉花产区。有服装、缫丝、水泥、橡胶、轴承、制锁等厂。服装工业发达,居全县之首。为县东部重镇。商业兴盛,以良种仔猪闻名。有公路通县城。古迹有明建“土库”(原为荷兰殖民者贸易货站)、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4)在河南省郸城县东南部。面积107.7平方千米。人口7.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驿村,人口 2250。唐时设驿站,站内驯养白马,人称白马驿。1951年设区,1958年改东方红公社。1961年改白马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改镇。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等。有磷肥农药、制衣等厂。有公路北接漯双公路。(5)在湖南省涟源市西南部。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寺,人口 1500。昔有古刹白马寺,镇以寺名。1956年建白马乡,1958年为东方红公社,1961年为白马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孙家桥乡、田心乡并入置白马镇。主产稻,并产茶叶、烤烟、柑橘、竹席。有锑矿、农副产品加工厂、渔场和白马电站。设有圩场,为山林特产集散地。涟白、杨白公路交会于此。(6)在湖南省湘阴县西部、资水南支洪道北岸。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寺,人口 2150。以原有白马寺得名。1952年置白马镇,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产稻、鲜鱼、生猪等。有造纸、印刷、五金、制鞋、塑料等厂。镇区有农贸市场,为县西部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伦圩,人口 1800。传古代有骑白马者在驻地处建店后成集,故名。1951年为北流县十一区。1958年设幸福公社,1959年改白马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更为扶来乡,1990年改设扶来镇。1991年改今名。产稻、木薯、波罗蜜、荔枝、龙眼、柑橙、杧果、竹、三华李等。有竹编、芒编、农具、食品等厂。有农贸集市。有公路通扶新、平政、大伦及广东省等地。(8)在重庆市武隆县西部、乌江南岸。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场,人口 6800。三峡库区淹没土地面积0.5平方千米,其中淹没耕地683亩,迁移人口 2100。因地处白马山麓得名。清初建场。1930年设白马乡,1985年建镇。主产玉米、稻、小麦。特产石榴、红枣。有苎麻纺织、水泥厂等。涪白、巷南等公路连接319国道经此。乌江江岸设有客货轮码头。(9)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中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人口 2200。镇以驻地名,因境内白马庙得名。1949年为茂市镇,1952年更名为白马镇。1958年改白马公社,1962年设镇。产甘蔗、油菜籽、花生、柑橘等。有汽车配件、玻璃、火力发电、制糖、农机修造、蔬菜加工、印染、酿酒等厂。是本区及东兴区西南境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内宜铁路经此设内江南站,内峨公路经此。沱江可通航。古迹和纪念地有明建靖侯祠、古盐井遗址、烈士廖思波故居。(10)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中部。面积69.8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场,人口 3980。因清康熙年间兴场,地以庙名。1950年为白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为白佛公社,1983年改为白佛乡,1988年又更为白马乡。1992年白马、平宁、解放、寿峰四乡合并置白马镇。盛产棉花。有粮油加工、制糖、酿酒、轧花、木器加工等厂。遂宝、东平公路经此。有公路南接川鄂公路。(11)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东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马场,人口480。以驻地白马场得名。1949年为白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并石龙乡建白马镇。为省速生丰产林、商品粮、瘦肉型猪、蚕茧生产基地。有化工、农机修理等厂及鱼种场。乐井、白童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滍阳城

    即应城。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白龟山水库内。《元和志》 卷6龙兴县: “滍阳城,一名应城。在县南二十五里。后魏置滍阳县。”

  • 龙桑寺镇

    民国置,即今山东商河县东北龙桑寺镇。民国《商河县志》卷2:龙桑寺“在城东三十里”。镇因寺名。在山东省商河县东北部。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桑寺,人口 1000。传新莽末刘秀兵

  • 登明墟

    即今广西平南县南平山镇登明村。清光绪 《平南县志》 卷4: 登明墟 “陆路离城一百二十里”。

  • 至川溪

    即今四川夹江县西雅川溪。《方舆纪要》卷72夹江县:至川溪“在县西三十五里。源出峨眉山麓,流入县界,合青衣水而注大江”。

  • 石家庄市

    1947年解放后改石门市置,治石家庄(今河北石家庄市)。简称石。在河北省西部偏南,西邻山西省。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市辖区455.8平方千米)。人口910.5万(市辖区211万)。辖

  • 鸟飞水

    即今四川巫山县西之大溪河。《水经·江水注》:“(鸟飞)水出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径建平郡沙渠县南,又北流径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七十里,注于江,谓之鸟飞口。”《清一统志·夔州府一》 云此水为大溪河,发源

  • 南定营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清 一统志·琼州府二》: 南定营 “在临高县西南一百里。明万历十七年置于番豹山,复移居蹄村,更名南略营。本朝仍日南定,拨把总防守”。

  • 三茅镇

    又名三茅菴镇。即今江苏扬中市治三茅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丹徒县图:东北有三茅庵。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扬中县治三茅镇。在江苏省扬中市中北部、三茅大港两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9

  • 涠洲山

    在今广西北海市南大海中之涠洲岛。《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螺冈山” 条内: “县西南二百里海中有涠洲山,中有三池。旧产珠。《志》 云:山团围皆海,周七十余里,内有八村,人多田少,皆以产珠为生。一

  • 永陵街

    简称陵街。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兴京图:西有永陵。民国《兴京县志》卷1:“永陵街分东西两堡,袤约五里,居民千余户,大小商铺百余家,为西来之通衢,商业冠于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