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庙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四十五年(1706),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旗)贝勒建,清廷赐名广福寺,俗称贝勒庙。因贝勒庙转音为百灵庙。或以为当地盛产百灵鸟,因名之。寺庙宏伟壮丽,为内蒙古著名大寺庙之一。1913年北洋政府张绍曾军与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叛军激战于此,寺庙被焚毁。1924—1927年重建,规模远不如昔。今庙前有旧建两座覆钵式砖塔,塔后有十小塔。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四十五年(1706),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旗)贝勒建,清廷赐名广福寺,俗称贝勒庙。因贝勒庙转音为百灵庙。或以为当地盛产百灵鸟,因名之。寺庙宏伟壮丽,为内蒙古著名大寺庙之一。1913年北洋政府张绍曾军与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叛军激战于此,寺庙被焚毁。1924—1927年重建,规模远不如昔。今庙前有旧建两座覆钵式砖塔,塔后有十小塔。
即塔什巴里克。在今新疆疏附县南塔什米力克乡。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3喀什噶尔: 塔什密里克在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唐贞观元年 (627) 废端源县置,属茂州。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二年改置涂州。
1913年析张掖县置,属甘肃甘凉道。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西东乐乡。1927年直属甘肃省。1932年改为民乐县。旧县名。1913年由张掖县所属东乐分县析置,治今甘肃省民乐县北东乐镇。1933年更名民乐县。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为盐场。此处历来为我国著名盐产区。西汉时置盐官。唐、宋置云安监。明置云安场盐课司。清置盐课大使。民国置云阳场知事。
清宣统二年 (1910) 改呢玛厅置,属吉林省。治所在呢玛河口 (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以七虎林河得名。1913年改为虎林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呢玛厅改名,治今黑龙江省虎林市。1913
又名木渠。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水经·沔水注》:“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口,去城三里。汉南郡太守王宠又凿之,引蛮水灌田,谓之木里沟。径宜城东而东北入于沔。谓之木里水。”在今湖北省南漳县东
①元时对卢沟河的俗称。即今河北永定河。《明史·河渠志五》:“《元史》名卢沟曰小黄河,以其流浊也。”②指旧黄河。在今安徽西北部。《明史·地理志》颍州:“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于河南,由陈州合颍,径太和县,
又作巴延鄂佛罗边门。清置,在今吉林舒兰市西北法特镇。《清一统志·吉林二》: 法特哈边门 “在吉林城北一百七十里。一名巴延鄂佛罗。由吉林至白都讷、黑龙江之道也”。
一作巢邑。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一说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北。《史记·吴太伯世家》: “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 即此。秦置居巢县。古国、邑名。
即今江西寻乌县东三十里吉潭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长宁县东有吉潭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