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益阳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益阳市。明洪武初改为益阳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益阳县为州,治今湖南省益阳市,属天临路。辖今湖南省益阳市地。明洪武初复降为县。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益阳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益阳市。明洪武初改为益阳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益阳县为州,治今湖南省益阳市,属天临路。辖今湖南省益阳市地。明洪武初复降为县。
即今山东泰安市西南满庄镇。清同治 《泰安县志》 卷2 《里社》: “满庄距城四十里。”
①隋开皇七年(587)改平州置,治所在当阳县(今湖北当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当阳、远安等市县地。九年(589)废。唐武德六年(623)改平州复置玉州,八年(625)废。②隋平陈后置,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市
①在今福建福安市西二十余里。《方舆纪要》卷96福安县:牛岭,“《志》云, 山界宁德,通延、建。其高接天”。②即今江西赣县东南牛岭。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信康县后曾迁治于此。③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南
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佛耳山。《方舆纪要》卷99安溪县“翠屏山”条下:“《志》云,县西北八十里有佛耳山。其山峭绝而高大,可耕可庐。一名佛天山。”
一名石城山。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元丰九域志》卷7:平泉县“有平泉山”。《舆地纪胜》卷145简州:石城山,“《皇朝郡县志》云:一名平泉山”。
一名樊山。即今湖北鄂州市之西山。《三国志·吴书·王蕃传》:甘露二年(266),孙皓斩王蕃。裴注引《江表传》载:“(孙)皓用巫史之言,谓建康宫不利,乃西巡武昌,仍有迁都之意,恐群臣不从,乃大请会,赐将吏
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源出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南城子沟,西南流入辽宁开原市东北境入扣河(寇河)。《清一统志·吉林一》:叶赫河“在(吉林)城西四百八十余里。源出噶哈岭,入瞻河”。民国《奉天通志》卷74开原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3平茶洞长官司: 通蜀桥在 “司治南。跨哨溪上,以路通蜀境而名”。
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北二十里七树庄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丰润县图:西有七树镇。
北宋神宗时建,在今江西德兴县南。《舆地纪胜》 卷23饶州: “聚远楼在德兴县中最胜处。赵抃、苏轼、蒋之奇皆有诗。” 《清一统志·饶州府二》: “聚远楼在德兴县南。……王拱辰、苏洵与子轼、辙、黄庭坚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