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眉州

眉州

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青州置,治所在齐通郡齐通县 (今四川眉山县)。《太平御览》 卷166引《周地图记》 曰: 眉州 “因峨眉山为名”。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丹棱、青神等县地。隋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治所在通义县 (今四川眉山县)。天宝元年 (742) 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眉州。辖境扩大,相当今四川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宋以后缩小。元属嘉定路,省眉山县入州。明洪武九年 (1376) 降州为眉县。十三年(1380) 复升为眉州,属四川布政司。清属四川省。1913年改置眉山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次年改青州为眉州,治通义县(北周改安乐县,后改齐通县,隋复名通义,宋改眉山县。今四川眉山市)。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天宝、乾元时曾改通义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宋属成都府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州治眉山县入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为县,十三年复升为州,治今眉山县。直隶四川布政司。清属四川省。1913年废州为眉山县。


猜你喜欢

  • 湖阳

    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六里湖阳镇。《水经·比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曰: “楚共王会宋平公于湖阳。”古邑名。春秋楚邑。即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湖阳镇。《水经注·沘水》引《竹书纪年》:“楚共王会宋

  • ①相传唐虞之际,为鲧的封国。在今河南嵩县北。②商代方国。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商代末年崇侯虎时,为周文王所灭。《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一说崇国居于崇伯鲧的旧都,在

  • 康奥依

    即罕诺依古城。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北六十里、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罕诺依村附近。

  • 邹山

    即邹峄山。亦作驺山、邾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水经·泗水注》:“漷水又径鲁国邹山东南,而西南流。《春秋·左传》所谓峄山也。邾文公之所迁,今城(按指邹县旧治)在邹山之阳。……山东西二十里,高秀

  • 柏林寺

    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戏楼胡同1号。始建于元至正七年 (1347)。明、清时多次重修。乾隆年间该寺曾收藏龙藏经版,是我国现存惟一的一部大藏经版,用梨木雕刻而成。共雕经版七万九千零三十六块,每块长18厘米,

  • 三木楼山

    在今蒙古国西南部。《后汉书·窦固传》:永平十六年(73),伐北匈奴,“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耿秉、秦彭绝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即此。古山名。约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

  • 册江

    今越南北部河北省之求江。《元史·安南传》:至元二十二年(1285),“官军至如月江, (陈)日烜遣怀文侯来战,行至册江,系浮桥渡江”。

  • 罗罗关

    亦作倮㑩关。 明置, 属宁番卫。 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深沟乡境。《明一统志》 卷73四川行都司: 沙陀关、罗罗关 “俱在宁番卫城东一百七十里”。《清一统志·宁远府二》 “沙沱关” 条内:

  • 蚌湖墟

    即今广东广州市北郊蚌湖镇。明万历 《广东通志》 卷16: 番禺县有 “蚌湖墟”。

  • 伊阙

    一名龙门。即春秋之阙塞。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龙门山。《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水经·伊水注》:“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如阙,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