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浦四十八寨
在今贵州黎平县西亮江上源。《明史·陈璘传》:“有吴国佐者,洪州司特峒寨苗也……自称‘天皇上将’……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焚之。国佐逃矢浦四十八寨,复入古州毛洞,追获之。”
在今贵州省黎平县西亮江上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洪州司特峒寨苗吴国佐曾逃于此。
在今贵州黎平县西亮江上源。《明史·陈璘传》:“有吴国佐者,洪州司特峒寨苗也……自称‘天皇上将’……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焚之。国佐逃矢浦四十八寨,复入古州毛洞,追获之。”
在今贵州省黎平县西亮江上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洪州司特峒寨苗吴国佐曾逃于此。
宋代重庆城门之一,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北靠东。《元史·石抹按只传》:至元十三年(1276),“不老志乘夜袭宋军,直抵重庆城下,攻千斯门,宋军惊溃”。即此。
白沙堤的简称。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长三里。唐时名白沙堤,宋称断桥堤、孤山路,明代堤上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宋《淳祐临安志》卷10:断桥堤,“《旧经》不载所从始……盖孤山自唐时旧有堤也”。据考系西
即 “淮西”。即“淮西(1)”。
清光绪五年 (1879) 置,属奉天府。治所在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二十八年 (1902) 升为海龙府。清光绪五年(1879年)置,治今吉林省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二十八年升为府。
即慎阳县。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江口集。后讹为慎阳县。
在今江苏兴化市西。《方舆纪要》 卷23兴化县: “海陵溪在县西十五里。自泰州北浦汀河流经县西,又西北经宝应县界,入射阳湖。”
清置,属临晋县。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五十五里七级镇。
①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南东澳里。连横《台湾通史·抚垦志》:清光绪元年(1875)十一月,“以宣武左右两军,分戍东澳、大南澳”等地。②又名清水濠。在今广东广州市清水濠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唐置,隶安北大都护府。在浚稽山,故名。当今蒙古国西南图音河、塔楚河南,古尔班博克多山一带。后废。唐羁縻州。初置年代及部落均不详。约在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东南部。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复建
①北宋置,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五十里大湾乡武家坪。熙宁四年(1071)废,五年于此置张义堡。②在今四川高县北。《方舆纪要》卷70高县:安边堡“在县城北。《志》云:其地当兴、珙、筠三县之要道。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