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廪峰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北部,祝融峰东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作“石囷峰”。《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北部,祝融峰东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作“石囷峰”。《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
又作静州。金大定十八年 (1178) 升天山榷场置。治所在天山县 (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北库伦图乡城卜子村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一带。元改为净州路。明初废。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置,治天山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四十里。《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山 “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符禺之水出焉”。《清一统志·同州府一》引 《华州志》: “符禺山,即今之涧谷,在州西南四十里。”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澄州置,治所在上林县 (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林、马山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澄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澄州置,治上林县(今广西上林县
①北魏置,属临松郡。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南。寻省入临松县。②明正德十三年 (1518) 析龙川县和平峒地置,属惠州府。治所即今广东和平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广东卷: 以和平峒为名。崇祯六年 (16
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为东汉许劭兄弟所居。《后汉书·许劭传》:“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劭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 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月旦里之名当以此。同书
即今甘肃临洮县东南窑店乡,道通渭源县。《清 一统志·兰州府二》: 窑店驿 “在狄道州东五十里”。
①即阑干山。在今福建建阳市北四十里。②在今安徽凤阳县西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7凤阳府: 栏干山 “在旧府城西二十里,相连如栏杆然”。
在今河北阜城县东码头镇。《方舆纪要》卷13东光县: 马头镇在“县西三里。下临卫河,……商旅凑集于此”。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长青村。《清一统志 ·黑龙江》 “布克依站” 条下: “拉哈站,入墨尔根城界,又六十五里至博尔多站。” 光绪二十年 (1894) 布特哈副都统移驻于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八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当沱江北岸,为往永绥(今湖南花垣县)旧路,极为陡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