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燕桥镇

石燕桥镇

即今四川隆昌县东二十里石燕镇。有桥跨石燕河上,为往来孔道。清咸丰《隆昌县志》卷10:石燕桥在“县南二十里,下达重庆”。


在四川省隆昌县东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燕桥,人口 2000。因场东有石燕桥而得名。1949年为石燕乡,1958年更为新华公社,1981年改石燕桥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置镇。1992年李市、油房二乡并入。主产油菜籽、花生、甘薯、席草、水果、蔬菜等。特产有草席、仔猪、土陶等。有煤、石灰石、陶土、青石等资源。有采煤、水泥、陶瓷、酿酒、土陶、制砖、玻璃等业。省属隆昌煤矿驻此。为县东南部工业集镇。成渝铁路经此设站,成渝公路经此。古迹有元代多宝山庙宇、明崇祯户部尚书李遇知墓遗址、大佛坝(白云寺)石刻佛像等。


猜你喜欢

  • 相国寺

    一名大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在河南省开封市内。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始修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乃赐名大相国寺,并

  • 香山镇

    ①北宋置,属东莞县。即今广东中山市。南宋绍兴二十二年 (1152) 改置香山县。②民国置,在今山东东阿县南香山下。因香山为名。(1)古镇名。即今广东省中山市。北宋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 石康岭

    在今广西兴安县西。《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石康岭“周八十里。逶迤而东,绕出县后,其下源泉四出,灌田甚广”。

  • 包头设治局

    1923年析萨拉齐县置,属绥远特别区。治所在包头镇(今内蒙古包头市)。1926年改设包头县。1923年由萨拉齐县包头镇及五原、东胜、固阳三县析置,治包头镇(今内蒙古包头市城区)。1926年升县,隶绥远

  • 唐隆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长寿二年 (693)改为武隆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唐隆县。先天元年 (712) 改为唐安县。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

  • (湧)金泉 在今山西夏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1夏县: 涌金泉在 “县西南十五里,西入安邑之黑龙潭。相传盐池得此水始凝结”。

  • 崇安场

    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951) 置,属建阳县。即今福建武夷山市 (崇城镇)。北宋淳化五年 (994)升为崇安县。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置,即今福建省武夷山市驻地崇城镇。属建阳县。北宋淳化五年(99

  • 成纪镇

    宋大理置,为善巨郡治。在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元废。

  • 鼋山

    即鼋头山。今江苏吴县市太湖中,洞庭西山东支。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西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即“鼋头山”。

  • 望海台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建,在今广东省阳江市南。南宋胡铨《望海台》诗:“未上凌烟阁,聊登望海台。”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