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鼓山

石鼓山

①在今山西原平市东。《魏书·尔朱兆传》:北魏建明元年(530),高欢与尔朱兆“斩步蕃于秀容之石鼓山”。

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灵岩山。春秋吴建馆娃宫于此。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砚石山“山西有石鼓,亦名石鼓山”。

③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石鼓。《元丰九域志》卷9泉州永春县有石鼓山。《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石鼓山,“《图经》云,其状如鼓,或鸣则天降霖雨”。

④在今江西浮梁县北。山下为石鼓街。《寰宇记》卷107浮梁县:石鼓山“在县北三十里。有石望之如鼓”。

⑤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北。《寰宇记》卷108虔州虔化县:金精石鼓山“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旁有石鼓山,相对其山,两面悬崖一百余丈。圆如鼓形”。

⑥在今湖北浠水县北十里。《隋书·地理志》:蕲水县“有石鼓山”。《舆地纪胜》卷47蕲州:石鼓山“在蕲水县北十里。有巨石如鼓, 扣之有声”。

⑦在今湖南衡阳市城北区湘江与蒸水汇口南侧。以山上有巨石如鼓而得名。《水经·湘水注》:“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径,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罗君章云,扣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宋于此建石鼓书院,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⑧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北十里。《舆地纪胜》卷145简州:石鼓山“在阳安县东北十里。《旧经》云:昔蜀将许都军平定羌戎,回登山击石鼓犒将校。石鼓高六尺”。

⑨在今云南楚雄市与南华县间。《方舆纪要》卷116镇南州:石鼓山在“州东三十里。上有石行列如鼓,旧石鼓县以此名”。


(1)古山名。(1)在今山西省原平市崞阳东南。《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北魏敬宗使河西帅纥豆陵步蕃袭秀容,南逼晋阳,高欢与尔朱兆进兵合击,大破之,斩步蕃于石鼓山,即此。(2)又名研石山。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馆娃宫、西施洞等。(2)今山名。在湖南省衡阳市北门外,雄踞在蒸水与湘江汇合处。山上有高2米的大石鼓,晋时庾仲初的《观石鼓诗》称:“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县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耸拔,风景宜人,有“湖南第一胜地”之称,柳宗元、韩愈、范成大、朱熹、张载、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到此游览或讲学。唐时李宽筑庐读书于此,北宋至道中于故址建书院,景祐中赐“石鼓书院”匾额,是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抗日战争时原建筑被毁。建国后新建亭阁,辟为公园。


猜你喜欢

  • 安肃军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静戎军置,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金天会七年(1129)升为徐州。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静戎军置,治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徐水县东部。其地曾置有榷场

  • 南原寨

    亦作南源寨。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北三十五里。明万历中筑城,设巡司戍守。《明史·广西土司传》: “府江酋长杨公满等掠荔浦、平乐及峰门、南源,执永安知州杨惟执,杀指挥胡翰。”

  • 大牙墟

    亦作大芽圩、大衙圩。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大衙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电白县有大衙圩。清道光《电白县志》卷8:大牙圩“在县(治今电城镇)西五十里”。

  • 永平寨

    ①北宋置,属延安府延川县。即今陕西延川县西北永坪镇。②北宋置,属邕州。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南禄平。元以后废。③即今福建武平县北永平。《方舆纪要》卷98武平县“象洞寨”条下:“又永平砦,在县北六十余里,地

  • 延津县

    ①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酸枣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延津县。金贞祐三年(1215)升为延州,徙治今原阳县东北延州村。元至元九年(1272)降为延津县,还治今延津县,属南京路。二十五年(1288

  • 松林口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日隆乡东南。《清一统志 ·懋功屯务厅》: 松林口 “在懋功屯务厅东一百八十里。地接大邑坪,为美诺咽喉。现设塘汛”。清《金川纪略》: 乾隆间,“大小金川围攻沃日土司,时(马良柱) 以威茂

  • 安福镇

    ①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北三十八里安福寺镇。清属宜都县,设把总驻防。②在今湖南永兴县西北四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③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一百三十里安福镇。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南端。面积30

  • 龙山湖

    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二十六里龙山西。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31颍州府:龙山湖“肥水发源于此”。

  • 保山县

    明嘉靖三年 (1524) 置,为永昌府治。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明谢肇淛 《滇略·版略》 保山县: “以治西有太保山名。” 1913年改永昌县,1914年复名保山县,属云南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

  • 泮山

    即半山。在今云南凤庆县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 泮山 “峻峭极险,其下即澜沧、黑惠二江合流之处,土人名曰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