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祁门县

祁门县

唐永泰二年(766)改昌门县置,属歙州。治所在今安徽祁门县西石山坞。《元和志》卷28祁门县:“以县东北一里有祁山”,因名。大历五年(770)移治今祁门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属徽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南部。属黄山市。面积 2257 平方千米。人口18.6万。辖7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祁山镇。汉为黟县地,以有巨石夹流水,相对似门,称为阊门。唐永泰元年(765年)方清起义,置阊门县,以为守备,次年被镇压。唐以县北有祁山,改名祁门县,治祁山,属歙州。《文献通考》记载: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北宋末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清属徽州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徽州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59年黟县并入,1961年黟县析出复置,属徽州专区。1971年属徽州地区。1987年为黄山市辖县。地处皖南山地西南部、阊江上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玉米、油菜籽、小麦、大豆。林产以松、杉、毛竹、茶叶为主,祁门红茶有名,为安徽省林业基地之一。产瓷土有名,唐代以来即为景德镇瓷器主要原料基地。工业有陶瓷、制茶、竹木加工、建材、电子、机械、化工等。皖赣铁路斜贯东南,慈张公路横穿中部,大青公路纵贯北部。名胜古迹有太平军题字、阊江双桥、文峰塔和牯牛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糁潭镇

    唐置,在今安徽无为县南七十里长江北岸。《新唐书·杨行密传》: “ (孙) 端、(赵) 晖次采石,行密自糁潭济,端等战不胜。” 北宋属无为县。

  • 育阳郡

    东晋置,治所在育阳县 (今河南南阳县南)。后废。

  • 铁笼山

    在今甘肃礼县西南。民国 《礼县县志》 卷1: “县西南三十里曰铁笼山,昔汉姜维屯兵于此,上有营垒,遗迹旁有竹林沟。相传姜维射司马师处,下为斗底峪,路狭奇险绝伦。”

  • 雷公岭

    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信宜县: 雷公岭 “在县东北百里。山空洞,雷鸣则涧谷响应”。

  • 南乡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析南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南乡县 (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西晋改顺阳郡。南齐改为从阳郡。北魏复改顺阳郡。西魏析顺阳郡置南乡郡,治所在南乡县 (今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

  • 狄城

    亦名荻丘、狄丘、荻城。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八十里小甸镇南筑城铺。《水经·肥水注》:“肥水自荻丘,北径成德县故城西。”《梁书·裴邃传》:南朝梁普通五年(524),率军北伐,“先攻狄丘、甓城、黎浆等城,皆拔之

  • 寒桥

    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寒桥镇。1949—1953年为寿南县治。集镇名。在山东省寿光市中部偏南、弥河东岸。属洛城镇。人口1600。唐代立村。据传唐太宗东征时,部下路经弥河,时令初冬,惟有此地一段河水已结冰,人

  • 狼窝海口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南四十里浪窝口。清于此设千总驻守。

  • 红寺堡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即今宁夏同心县北红寺堡。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红寺堡“东南至韦州七十里,西南至鸣沙州七十里。弘治十四年,套虏举众寇固原,往返必经之地。十七年,指挥仇钺伏兵破虏于此。正德二年,

  • 都邦县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北。北宋庆历时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属桂州所领羁縻纡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入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