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离堆

离堆

①亦作离碓。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伏龙观。《史记·河渠书》: “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西晋刘逵注左思 《蜀都赋》: “ 《地理志》: 蜀守李冰凿离堆,穿两江,为人开稻田,百姓飨其利。” 皆即此。离堆口为今都江堰枢纽工程渠首之宝瓶口,凿离堆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成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宋代在离堆建立水则。《宋史·河渠志》: “则盈一尺,至十而止。水及六则,流始足用。过则从待郎堰减水河泄而归于江。”

②一名白鹤山。在今四川苍溪县城东北。清李元《蜀水经》 卷12: “ (苍溪) 县有离堆山,在汉为宕渠塞,一名白鹤山。山腰有来仙洞,形势突兀,塞大江之流,为城北后阵。” 民国 《苍溪县志》 卷2: 白鹤山 “临嘉陵江,直上数百尺,不与众山连属,故曰离堆”。

③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南五十里嘉陵江边。《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离堆岩 “在新政县东,有山曰离堆,凿腹为岩。唐鲜于仲通与弟叔明潜修于此。有颜鲁公摩岩记”。此山海拔416米。唐颜真卿 《离堆记》 摩岩石刻云: “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形势缩矗,韵壁峻肃,上峥嵘而下回洑,不与众山相属,是为之离堆……。” 今仅存三十余字。

④亦作离��。 即乌尤山。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三里岷江中。 《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孤山 “即离��山。 离��者, 孤山也。 诂训云: 尔蜀江有离��, 蜀汉亦有离��。 府治孤山当渎江、 沫水孔道。 曰乌尤者,曰面崭立, 乃真��”。


(1)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岷江分流处,即都江堰所在。其地古名观坂,《宋史·河渠志》始称离堆。由于都江堰亦系李冰所筑,故与凿离堆事相混。(2)在今四川省南部县东南。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不与众山相连属,是谓之离堆。”(3)即今四川省苍溪县东的白鹤山。《大清一统志》:“旧志以此为离堆山。”(4)即“离碓”。


猜你喜欢

  • 五百人湖

    在今浙江龙游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3龙游县:五百人湖在“县东北三十里。周二里。谷溪诸水所汇,溉田五百余顷”。《清一统志·衢州府》:五百人湖“相传昔有五百人于此竭水取鱼,得异鱼及铜缶, 已而水暴涨,五

  • 彭错岭

    即盆苏克灵城。今西藏拉孜县东北彭错林。藏语意为富饶洲。

  • 汾源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岢岚县置,属岚州。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大业四年(608)改为静乐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岢岚县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属岚州。隋大业四年(608年)改为静乐县。

  • 柔然

    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又作蠕蠕、芮芮、茹茹等,皆其同名异译。许多学者认为即拜占廷历史上的阿瓦尔人 (Avars)。源出东胡。传说其始祖本拓跋鲜卑之奴,名木骨闾,子孙因以音近的 “郁久闾”

  • 平顶山镇

    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平顶山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兴京:西南有平顶山。民国《兴京县志》卷1:平定山“距城一百二十里”。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部偏西。面积349.4平方千米。人口2万。

  • 拨拔力国

    故地一般以为在今非洲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之拍培拉附近。为古代东西方交通线上之重要港口。《新唐书·西域传》: 大食 “海中有拨拔力种,无所附属。……数为大食所破略”。

  • 龙泉场

    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置,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旧名什善镇)。后升为龙泉县。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置,即今江西省遂川县南什善镇。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年)升县。

  • 阳廉县

    北魏置,属汉阳郡。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水经·漾水注》:“西汉水又西南合阳廉川水,水出西谷,众川泻流合成一川,东南流径西县故城北。……隗嚣将妻子奔西城从杨广,……但广廉字相似,后人因以人名之,故习

  • 高淳县

    明弘治四年 (1491) 以溧水县高淳镇置,属应天府。治所即今江苏高淳县。清属江宁府。民国初属江苏金陵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在江苏省南京市南部,北临石臼湖,西南与安徽省接壤。属南京市。面积802平

  • 永淳县

    北宋元祐三年(1088)改永定县置,属横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郁江东岸。元至正十二年(1352)迁治三洲村(今峦城镇西南十里)。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迁今峦城镇(旧永淳县),属南宁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