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峦山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中央山脉最高峰,海拔3805米。布农语原称此山为马博拉斯,意即“白发”,喻冬季山顶多积雪。后以神话传说,少女秀姑入山取宝冻死山中,故名。
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南投、花莲两县交界处。海拔 3833 米,为中央山脉最高峰。东、西支脉与玉山相连。山体以板岩为主。浊水溪、秀姑峦溪、高屏溪三水系自此向西、东、南分流。附近八通关山道为台湾岛西南部平原至台东纵谷最早的越岭通道。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中央山脉最高峰,海拔3805米。布农语原称此山为马博拉斯,意即“白发”,喻冬季山顶多积雪。后以神话传说,少女秀姑入山取宝冻死山中,故名。
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南投、花莲两县交界处。海拔 3833 米,为中央山脉最高峰。东、西支脉与玉山相连。山体以板岩为主。浊水溪、秀姑峦溪、高屏溪三水系自此向西、东、南分流。附近八通关山道为台湾岛西南部平原至台东纵谷最早的越岭通道。
亦名盐井城。即今甘肃礼县东北盐关镇。《元和志》 卷22长道县: 盐官故城 “在县东三十里,在嶓冢西四十里。相承营煮,味与海盐同”。唐筑,即今甘肃省礼县东北盐官镇。北宋时改盐官镇。
即今广东珠海市北唐家镇。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 香山县图: 县东南滨海有唐家村。
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沂水、莒县二县析置,治苏村(今山东沂南县东北苏村镇)。1948年撤销,并入沂水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沂水县东部及莒县西部置沂东办事处,治苏村(今属沂南县)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关内道南部置,为十五道之一。治所与关内道同在长安县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乾元元年(758) 废。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析关内道南部置,治京城
又名涂山寺。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俗名真武山) 上。为重庆著名寺庙。因寺有真武殿,故俗称真武宫。建于唐以前。洪良品 《东归录》 载:“上已与吴玉峰茂才乘肩舆循山左迤行十余里,至真武山。山左有真武宫
即叶堂关。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叶塘乡。《方舆纪要》卷73松潘卫小河所:叶堂堡“在所东南十六里。《志》云:小河以东凡七堡,惟叶堂为要隘, 有官军屯戍。东通白马、毛公,西逼竹头、野猪、白草诸寨, 其西北六里
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南。《战国策·齐六》: “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战国策·齐策》:“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即此。西汉置博昌县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建,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因与长安城西便门相对,又称便桥。唐时亦名咸阳桥。是汉、唐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唐末废。北宋景德二年(1005)重修,后毁。明改为浮桥。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十六国前秦中垒将军徐嵩,据险筑堡以自固,故名徐嵩堡。《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二年 (387),“姚苌遣其将军姚方成攻陷徐嵩堡,嵩被杀,悉坑戎士”。
①在今安徽萧县西北。《魏书·地形志》:萧 “有萧城”。《梁书·兰钦传》: 大通元年(527),“攻魏萧城,拔之”。即此。②在今山东冠县北馆陶东南五里。《清一统志·东昌府二》: 萧城 “宋景德元年,辽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