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容县
北魏永兴二年(410)置,属秀容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五里杨庄附近。北周属雁门郡。隋开皇十八年(598)移治今忻州市,为忻州治。大业初属楼烦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忻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四年(1267)复置,仍为忻州治。明洪武初省入忻州。
古县名。北魏永兴二年(410年)置,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为秀容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移治今忻州市,为忻州治。明洪武初废入忻州。
北魏永兴二年(410)置,属秀容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五里杨庄附近。北周属雁门郡。隋开皇十八年(598)移治今忻州市,为忻州治。大业初属楼烦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忻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四年(1267)复置,仍为忻州治。明洪武初省入忻州。
古县名。北魏永兴二年(410年)置,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为秀容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移治今忻州市,为忻州治。明洪武初废入忻州。
一名牛屯集。即今河南滑县西南牛屯乡。民国《重修滑县志》卷6:“牛市屯集,距城七十五里。”
①或作沙海。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乃战国时魏王著名台池之一。《战国策·东周策一》:颜率曰,“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隋初曾复旧迹,习舟师以伐陈,平陈之后,立碑其侧以纪功。唐时己堙
又名黄昏城。即今山西山阴县北二十五里永静城。《水经·㶟水注》:武州塞水“出(马邑)故城东南流,出山径曰没城南,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故也”。《方舆纪要》卷44山阴县:黄昏城“亦曰日没城
春秋宋邑。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左传》:襄公十七年(前556),“贼六人以铍杀诸卢门合左师之后”。杜注:“合, 向戍邑。”汉置合乡县。古邑名。又作互乡。春秋宋邑。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左传》襄公十七年
明嘉靖十四年(1535)由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县地析置,属延平府。治所在大田里(今福建大田县)。《清一统志·永春州》:大田里,“今大田县治。本尤溪县地, ……明嘉靖十四年……奏请割尤溪县十四都,永
北宋乾德三年(965)置,属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石首市境。寻废。
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三十五里张公山麓,为石灰岩溶洞。《寰宇记》卷92宜兴县:张公山“山巅空穴到底,郭璞注云:阳羡有张公山,洞中南北二堂。故老传云:张道陵居此求仙,因有张公之名,四面水入圻溪”。《舆地纪胜》
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陕西横山、米脂、绥德等境之无定河。《元和志》 卷4朔方县: “无定河一名朔水,一名奢延水。”②即今广东始兴县东南罗坝河。《舆地纪胜》 卷93南雄州: 朔水 “在始兴县东三十五里。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南,下临乌江。《明史·童元镇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讨杨应龙叛乱,“前哨参将谢崇爵乘势督泗城及水西兵再拔河渡关”。官军惨败。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南。下临乌江,为通贵阳要隘。明
①即摩陂。在今河南郏县东南。《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青龙元年(233)春正月,“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改摩陂为龙陂”。②又名龙泉、龙洲。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县故城)北纪南城西南。《水经·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