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秦岭

秦岭

①即齐子岭。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清一统志·怀庆府一》: 秦岭,“ 《县志》: 高欢、宇文泰争战之界,故齐、秦岭两呼之”。

②亦名南山。在今陕西南部。为渭河、淮河与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又名北岭。班固 《西都赋》: “睎秦岭,睋北阜。” 《三秦记》: “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


(1)中国中部东西向的重要山脉。狭义的秦岭在陕西省中部,为主体部分,因历史上为秦国之地而得名。《后汉书·班彪列传》:班固《两都赋》: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前乘秦领,后越九嵕”。秦领即秦岭。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100~150千米。海拔2000~3000米左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北侧为大断崖,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其北为渭河平原(关中平原),其南为汉水谷地。广义的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等,全长 1500 千米。为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山间河谷为南北交通孔道,宝成和西康两铁路穿越。(2)即“齐子岭”。


猜你喜欢

  • 广雅书院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村。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办。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1901年改为两广大学堂,1903年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后又改为广雅中学。书院由于历经兵燹,绝大多数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今仅存山

  • 经棚县

    1914年改经棚设治局置,属热河特别区热河道。治所即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驻地经棚镇。据 《经棚县志》 记载: 清顺治年间,西藏的喇嘛到此处传经,搭了一处简易的棚子为诵经之处,故名。1945年并入

  • 瓮 (甕) 真河

    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清一统志 ·贵阳府》: 瓮真河 “在贵定县西南小平伐司西。下流入清水江”。

  • 鹿门山

    又名苏岭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 引 《襄阳记》: “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新唐书·孟浩然传》:

  • 黑牛岭

    在今山东章丘市南。《方舆纪要》 卷31章丘县: “黑牛岭在县 (指章丘县旧治绣惠镇) 南百余里。高峻深远,多产巨木。”

  • 通城县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升通城镇置,属鄂州。治所即今湖北通城县。南宋绍兴五年(1135) 废。十七年 (1147) 复置。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在湖北省

  • 徒林

    即 《竹书纪年》 之杜林。西周地名。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国语·晋语八》: 叔向见平公曰,“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又作杜林。西周地名。在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相传叔向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国语·晋

  • 卢朐山

    当今内蒙古西北阴山支脉。《汉书·匈奴传》:“句黎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注:师古曰:卢朐, 山名也)。”

  • 鸡鸣冈

    又作鸡鸣山。在今安徽合肥市西北。《新唐书·食货志三》:建中时,“李纳、田悦兵守涡口,梁崇义搤襄、邓,南北漕引皆绝,京师大恐。江淮水陆转运使杜佑(议)……疏鸡鸣冈首尾,可以通舟,陆行才四十里,则江、湖、

  • 大石桥

    ①又名安济桥、赵州桥。在今河北赵县南洨水上。隋建。《清一统志·赵州一》:安济桥“在州南五里洨河上,俗名大石桥。隋建。广四十步,长五十余步。唐张嘉贞、李翔皆有铭”。②即今辽宁大石桥市。清光绪二十六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