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峪关
即今四川万源市西北百七十里竹峪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7通江县:竹峪关“在县东北二百八十里。自陕西紫阳县入蜀路”。民国《万源县志》卷2:竹峪关“交通江界,崇山环抱,深涧回盘。下达通巴,上通镇巴,路当冲要。清置汛,设千总一员驻此”。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万源县。
即今四川万源市西北百七十里竹峪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7通江县:竹峪关“在县东北二百八十里。自陕西紫阳县入蜀路”。民国《万源县志》卷2:竹峪关“交通江界,崇山环抱,深涧回盘。下达通巴,上通镇巴,路当冲要。清置汛,设千总一员驻此”。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万源县。
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南。清道光《新疆识略》卷1:“密尔特彦河经城西,东南流百八十余里入沙哈里克湖。”
明置,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吴城驿“在府北百二十里临江。有吴城巡司。即伍文定破宸濠处。《志》云:吴城山在府东百八十里临大江,驿盖以山名”。
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太行第一峰。《清一统志·泽州府》:佛子山“在陵川县东北四十里。太行绝顶。淅水出焉。上有灵云寺”。
在今河北易县西三十里永宁山下,是继清东陵之后在京城附近修建的另一皇室陵墓群。雍正八年 (1730) 选定易州 (今易县) 永宁山下太平峪为陵址,翌年兴建泰陵。乾隆朝诏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相间在上述二陵
即今甘肃古浪县之古浪河。源出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南乌鞘岭,东北流径古浪县东,又东北潴为泽。《汉书·地理志》 苍松县: “南山,松陕水所出,北至揟次入海。”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十里。《晋书·姚泓传》:刘裕将檀道济等攻潼关,秦将姚绍出战,“道济率王敬、沈林子等逆冲绍军,将士惊散,引还定城”。《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径定城北。《西征记》 曰:城因原立。《述
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三十里湖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北四十里。《水经·济水注》:“玉水又西北径猎山东。” 即此。今讹作腊山。
明洪武初置,即今安徽宿州市北六十里夹沟镇。《方舆纪要》卷21宿州“第城驿”条下:“州北六十里,又有夹沟驿,则北出徐州之道。”即今安徽省宿州市北夹沟。明洪武初置驿丞于此。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郭屯乡。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下 《舆图志》: 阳谷县东北有郭店屯。集镇名。在辽宁省庄河市西南部,南临黄海。属大郑镇。人口 450。 为原高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主产玉米、高粱等。渔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