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头山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 《水经· 㶟水注》: 协阳关水 “东北流历笄头山,阚骃曰,笄头山在潘城南,即是山也”。
②即崆峒山。今宁夏南部、甘肃东南之六盘山。《元和志》 卷3平高县: “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县西一百里,即黄帝谒广成子学道之处。”
即“鸡头山(1)”。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 《水经· 㶟水注》: 协阳关水 “东北流历笄头山,阚骃曰,笄头山在潘城南,即是山也”。
②即崆峒山。今宁夏南部、甘肃东南之六盘山。《元和志》 卷3平高县: “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县西一百里,即黄帝谒广成子学道之处。”
即“鸡头山(1)”。
①即今江西黎川县西南龙安乡。《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龙安镇“在县西三十里。本名上龙镇,后曰龙安。有公馆,并置铺舍于此。道出南丰县”。②北宋置,属眉山县。在今四川眉山县北二十里镇江乡之龙安铺。(
①在今江苏泰州市城南。《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济川桥 “一名高桥。跨运盐河,达通州如皋孔道”。②在今安徽宣州市东门外。《明一统志》 卷15宁国府: 济川桥 “在府城东阳德门外。隋开皇中建。旧名永安。
即今山东文登市西南泽头镇。清光绪《文登县志》 卷3 《坊市》: 城西南五十里曰泽头集。
清置,属上驷院。驻地在今内蒙古商都县东达布逊(盐淖)一带。后废。
在今山东苍山县西二里。民国 《临沂县志》 卷12载: 汉 “戈蒲盐丞印”,清“光绪九年出土于晒米城,今藏鄫城赵氏家”。1973至1976年相继出土大量文物,证明晒米城原系由商、周到汉代的一处大型高台遗
即乌江。《方舆纪要》 卷70绥阳县: 涪陵水 “即乌江别名也”。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二十八里,为孤山口入上方山必经之地。民国《房山县志》卷3引魏必复《天开中院碑阴记》:“至元十年应公禅师始来住持……建中院寺于南沙河。”村因寺名。后分为上、下中院村。
明置, 在今广西昭平县南。《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石仁堡“其相近为东西两营。《志》云:县有上永、藤湾、明源口等村,清瑶僮环县四列,而东营、西营、石仁等堡为戍守要地”。
在今广东徐闻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4徐闻县: 廉宾水 “在县西北四十里”。《清一统志·雷州府》: 廉宾水 “源出马鞍山,流合赖吞水,过青铜港入海”。
即今江西铜鼓县。《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铜鼓营 “在义宁州西南一百五十里。明万历四年建,设守备驻此。有城,周一里有奇。本朝雍正二年,移瑞州府同知,南瑞镇后营游击及千把总驻此”。清宣统元年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