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紫阳山

紫阳山

①在今安徽歙县城南三里。《江南通志·山川五·徽州府》: 紫阳山 “在府南三里,高百九十仞。《府志》 云,宋婺源朱松游而乐之,后寓闽中,常以紫阳书堂刻其印章。其子熹,亦以紫阳名其堂,亦不忘也”。南宋淳祐间,郡守韩补为朱熹建紫阳书院于此。

②在今湖南隆回县西十里紫河。《方舆纪要》 卷26武冈军: 紫阳山 “有千寻石室,即周谏议读书处前瞰溪, 陈简齋所谓雷霆鬼神之所为, 非人力所就者是也”。

③在今四川苍溪县东二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苍溪县有 “紫阳山”。《清一统志· 保宁府一》: 紫阳山 “在苍溪县东三十五里。一峰峙立,高入青云”。


在安徽省歙县徽城镇南2.5千米处,与渔梁街市隔新安江相对。主峰海拔284米。宋代朱熹,曾在此小学祠讲学问道,使此山名扬远近。后人在山上建紫阳书院,山脚建紫阳桥,使得整个山峰古朴伟岸,内涵典雅,为古徽州一大景观。


猜你喜欢

  • 三阜城

    唐置,为巂州治。在今四川西昌市。唐樊绰《云南志》卷1:“至苏祁四十里,至巂州三阜城四十里。”注:“州城在三阜山上。”

  • 上苏阿

    即今四川巴塘县南苏哇龙。清雍正七年(1729)置上苏阿土百户。

  • 上清宫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北八里邙山翠云峰上。唐高宗乾封元年(666)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故唐代称上清宫为玄元皇帝庙,又因避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或称太

  • 中岳

    五岳之一。指今河南登封市北嵩山。《尔雅·释地》:“嵩高为中岳。”《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 均谓“中岳嵩高也”。金鹗《求古录·礼说》 指出:中岳之名,历代随帝都而移。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 龚江

    即浔江。指今广西平南县一段江流。《元和志》 卷37平南县: “龚江一名浔江,亦名都泥江,在县南五十步。” 《舆地纪胜》卷110浔州: 龚江,“《图经》 云: 在平南县南,西通邕、宜二江,东流藤、梧州,

  • 武步铺

    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武步村。《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清风铺在府东南九十里,又十里为武步铺。正统末,官军追败邓茂七余党于武步及清风铺,复截其舟二百于水口驿,通福州道是也。”

  • 涅水

    ①即今河南镇平县西、邓县东赵河。《资治通鉴》: 东晋咸和七年 (332),后赵郭敬南掠江西,陶斌、桓宣等 “乘虚攻樊城,悉俘其众。敬旋救樊,宣与战于涅水,破之”。即此。②在今山西武乡县西。源出护甲山,

  • 任城卫

    明洪武初设兖州左卫,后改任城卫,属山东都司。治所即今山东兖州市。后废。

  • 昌宁县

    ①北魏延兴四年 (474) 置,属定阳郡。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北周属中阳郡。隋属文城郡。唐属慈州。五代唐改为乡宁县。②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冀州。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

  • 石板河

    即今四川绵阳市东南石板乡。清道光年间建场。民国《绵阳县志》卷1:东南石板河场,“距县城五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