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山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红门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山高三里,有大、小红门口,为戍守处”。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红门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山高三里,有大、小红门口,为戍守处”。
在今河南方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51裕州方城县: 贾河在 “州东四十里。源出县东南之牛心山,流入舞阳县界,与沙水合”。
又称嘉应寺石塔。在今河北赞皇县东南十里嘉应寺村北。寺建于隋开皇三年 (583),初名嘉应寺。北宋治平二年 (1065) 改名治平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存石塔三座,中心塔八角形,始建于唐天宝八年 (74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麻涌镇。明置巡司于此。
即黄虎城。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一说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涪江畔。《晋书·刘敬宣传》: 义熙四年 (408),以 “谯纵反,以敬宣督征蜀诸军事、假节,与宁朔将军臧熹西伐。敬宣入自白帝,所攻皆克。军次黄
即今浙江瑞安市南之飞云江。源出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赤木山,东经泰顺、文成二县,于瑞安市东南入海。《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安阳江“在城南。《志》云:其上源有二……合诸山溪之水,流入县境,至陶山南口而
①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小石口村。《方舆纪要》卷40繁峙县:小石口堡“在大石口西五里。堡城正德九年筑,万历二十八年增修,后又增筑北关。今城周二里有奇”。②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明正德九年(1514)筑,
在今河南新乡县西南。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获嘉县于此。《汉书·武帝纪》: “春,至汲郡新中乡,得吕嘉首,以为获嘉县。”
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北。《清一统志·莱州府》:古亭马驿“在潍县东北三十里。今废”。
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五十二里北楼顶山东麓,面临小南海,是一处岩溶洞穴。1960年3月修小南海水库时发现。洞口宽3米,高2.5米,深约50米。文化层厚6米,堆积分五层。出土七千多件人工打制石器及各种动物化
又作连口。即今江苏涟水县。《南齐书·魏虏传》: “虏遣军袭涟口,东海太守郑延祉弃西城走,东城犹固守。”又作连口。在今江苏省涟水县东,古涟水入淮之口。为北东海郡治。北魏太和四年(480年)元泰攻宋,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