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纳雍县

纳雍县

1932年由大定县析置,属贵州省。治所在大兔场(今贵州纳雍县)。以境内纳雍河而得名。“纳雍”系彝语音译,为古彝族家支名。


在贵州省西部。属毕节地区。面积 2248 平方千米。人口77.1万,有汉、苗、彝、白、布依、仡佬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9.5%。辖9镇、16乡(含10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雍熙镇。纳雍,系彝语音译,以境内纳雍河命名。清为大定府辖地。1932年析大定县西部五区及水城、织金、郎岱部分地置县。1949年属毕节专区。1970年属毕节地区。地处黔西高原山地东部,乌蒙山支脉蜿蜒县境,受三岔河(纳雍河)、六冲河及其支流的侵蚀切割,地表破碎崎岖,属中切割中山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玉米、稻、小麦、马铃薯等。土产有天麻、杜仲、生漆、木耳、香菇、核桃。有铅、锌、铁、锑、大理石等矿。无烟煤藏量丰富、质优。水能蕴藏量17.6万千瓦。有发电、农机、食品加工、印刷、皮鞋等厂,小煤窑遍布全县。毕水公路纵贯县境,织纳公路横穿东部。古迹有杨家店宣慰府遗址、沙落宣慰洞及硅化木遗址。六冲河中游九洞天风景奇丽,集山、水、洞为一体,是省内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 大佛山

    ①在今四川荣县东南。《清一统志·嘉定府一》:大佛山“在荣县南一里。中有佛像,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架殿十层。北麓有真如崖,有龙洞,深广容数百人”。道光《荣县志》卷5:大佛山在“县东南一里。联直如崖。宋

  • 东天目山

    天目山的东支。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五十里。主峰大仙峰海拔1479米。《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天目山”条:东天目“高三千九百丈,有大仙、将军、宝珠等峰,洗眼、浮玉、白龙、炼丹等池,瀑布、玉剑等泉”。在浙

  • 谷旦县

    唐武德三年(620)置,属怀州。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北十七里谷旦镇。四年(621)废。

  • 铁骊县

    1931年改铁骊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铁山包 (今黑龙江省铁力市)。1956年改为铁力县。旧县名。1933年由铁骊设治局升设,治今黑龙江省铁力市铁力镇。1956年撤销,改设铁力市。

  • 峰头澳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平海南。《方舆纪要》卷96兴化府莆田县 “海” 条: “有峰头澳,在府东平海卫南。嘉靖三十八年官军击倭于峰头澳,破之,倭遁去,又追败之于野马外洋。”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平海南。明嘉靖三十

  • 淮安县

    ①南朝梁大同元年 (535) 置,为上川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西魏为淮州治。隋开皇初改为桐柏县。②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山阳县置,为淮安军治。治所即今江苏淮安市。端平元年 (123

  • 新平府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福康县 (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宁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东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 北泷水

    ①即今广东韶关市西北之武江。《水经·溱水注》:“(曲江)县东傍泷溪,号曰北泷水,水左即东溪口也。”②在今广东阳春市北。《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北泷水在“县北十里。东北诸溪涧之水,汇而西南流,入漠阳

  • 库苏古尔泊

    一作呼孙古儿泊。在清唐努乌梁海东境。即今蒙古国库苏古勒省库苏泊。《清一统志·喀尔喀》:库苏古尔泊“在色楞格河西北六百里许,周围百余里,中有山,名魁博尔多克。其水东南流,为额赫河”。

  • 七岩山

    ①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南。 《方舆纪要》卷40定襄县:“七岩山在县东南十五里,其岩有七,故名。”②在今福建长乐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长乐县:七岩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上有七岩,其北则诸山环峙,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