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南寨
北宋大观元年 (1107) 废文州置,属观州。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南宋绍兴四年 (1134) 废。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废文州置寨,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废。
北宋大观元年 (1107) 废文州置,属观州。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南宋绍兴四年 (1134) 废。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废文州置寨,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废。
①即君山。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清光绪 《宜兴荆溪县新志》 卷1: 君山,一名铜官山,“秦以来设官采铜,故名”。②一名武康山。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十六里莫干山南。《寰宇记》 卷94武康县: “铜官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八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谓 “地势崎岖,与鸭保山径路相通。征苗之时,吴半生逃窜至此,为大兵搜获”。
1941年由中卫县析置,属宁夏省。治所在今宁夏中卫县南香山。1949年废。1941年由中卫县析置,治香山(今宁夏中卫市香山堡)。1949年撤销,并入中卫县。
即济水分流。《禹贡》: “浮于淮、泗,达于菏。”据 《水经· 泗水注》: 菏水自菏泽分流,东南经今山东巨野、金乡、济宁入于泗水。其水今湮。古水名。又称荷水。分东西二段:东段自今山东省定陶县北分古济水东
在今四川广元市区北八里嘉陵江东岸。原为古蜀道上的“石柜阁”。始建于南北朝,迄清咸丰年间。以隋唐居多。原有造像一万七千余尊, 1935—1936年修川陕公路,毁去大半。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最高处约
即今湖北汉川县北二十六里刘家隔镇。明、清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汉阳府一》:刘家隔巡司“唐、宋汊川县治也。相传宋知军事刘毅隔岸种荻,后人因以名之。其地卑下,每岁春水弥漫,秋冬始涸,平原周广四十里,商贾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八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大凹堡“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元初改宾州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岭方县 (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上林及来宾县西南迁江镇一带。后复降为宾州。元初升宾州置,治领方县(在今广西宾阳县南)。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又称桃花洞。在今湖北安陆市西三十里白兆山太白峰西麓。唐李白有 《安陆白兆山桃花崖寄刘侍御绾》 诗。《舆地纪胜》 卷77德安府: 桃花岩 “在白兆山,即太白读书之处。蔡确诗云: 閒说桃花岩石畔,读书曾有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8龙门所:龙王嵯“在所西北八里。嵯峨高耸,云出则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