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邑县
唐天祐三年 (906) 改聊城县置,属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
古县名。唐天祐三年(906年)改聊城县置,治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
唐天祐三年 (906) 改聊城县置,属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
古县名。唐天祐三年(906年)改聊城县置,治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
1946年8月核准由邕宁县城区及近郊析置,属广西省。市政府至1949年12月当地解放后始正式成立。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简称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99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1
秦汉之际楚国都。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二十五里盱眙山麓。《史记· 高祖本纪》: 秦二世二年(前208),项梁“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
在今江西临川市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临川县: 清源驿 “在府东北六十里。又东北接饶州府安仁县界。《舆程记》,清源驿北六十里即谢家埠,又四十里为柘林,又三十里为八字脑,又六十里即康山也。今驿废”
明永乐十五年(1417)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三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 《边防记》:“《志》云:八郎山在(松潘)卫北三十里。山下为八郎安抚司也。”一说在今南坪县西北八郎沟。《明史
一名博陵。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北肖王庄乡西南王菜瓜村西二里。《战国策·齐一》: 张仪说齐王曰,“悉赵涉河关,指博关”。又,同书 《赵策二》: 苏秦曰,“赵涉河漳博关”,皆指此。
又名内人斜、花田。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西南岸花池,与河南街隔江相对。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卷19: 素馨斜 “在广州市城西十里三角市。南汉葬美人之所也。有美人喜簪素馨,死后遂多种素馨于冢上,故曰素
在今云南景东县东北。清咸丰六年 (1856)李文学彝族起义军占据此地,曾设都督于此。集镇名。在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部。安定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因逢鼠、马日集市得名。清咸丰六年(1856年
即今山东乳山市东北冯家镇。旧属牟平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①即大清河口。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五十里老滦河底入海口处。今地名大清河。②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淮安路清河县: “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即“清口(1)”。
即骨嵬。指分布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上的民族。元苏天爵 《元文类》 卷41: 至元十年 (1273) 征东招讨使塔匣剌呈: “兀的哥人厌薛称:欲征嵬骨,必聚兵候冬月,赛哥小海渡口结冻,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