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肥子国。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晋荀吴 “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杜注: “巨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

②春秋夷国,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后为晋所灭。《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今河北卢龙县西北有肥如城,山东有肥城县,盖皆晋灭肥后,肥民散处之地。一说肥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

③春秋、战国时齐地。在今山东肥城市北老城。《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肥成县注: “应劭曰: 肥子国。” 清高士奇 《春秋地名考略》 卷14称: “亦相传为肥子亡国后所居。”

④战国赵邑,后入魏。在今河北肥乡县西。《水经·浊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郸,取肥。” 即此。


(1)古国名、古邑名。春秋白狄所建。后灭于晋。战国为赵邑。在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南。《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晋灭肥,以肥子绵皋归。”《史记·赵世家》:赵王迁三年(前233年),秦攻赵,“李牧率师与战肥下”。皆即此。西汉置为肥累县。(2)古邑名。战国赵邑。曾入魏。在今河北省肥乡县西。《古本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八年(前362年),“伐邯郸,取肥”,即此。


猜你喜欢

  • 崇业郡

    建置不详。北周属隋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内。隋初废。

  • 青陵桥

    在今河北河间市。《方舆纪要》 卷13河间府河间县: 青陵桥 “在府东门外。滹沱、滱水诸川,交流并注于城东,此桥为之锁钥。其后桥坏,夏秋水发,辄有涨溢之患。嘉靖间于县南开苏家、徐家二口,分杀水势,而行旅

  • 吉林市

    1936年伪满由永吉县析置,治所即今吉林省吉林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置吉林市。在吉林省中部、松花江中游。面积2.77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1962 平方千米)。人口431.2万(市辖区179.5万)

  • 光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西安县置,属驩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香山附近。大业初属日南郡。后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为源州治。贞观后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西安县改名,治今越南河静

  • 雁桥

    亦名金雁桥。在今四川广汉市北鸭子河上。《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裴注引 《益部耆旧杂记》:东汉建安十八年 (213),刘璋将张任自绵竹退守雒城,刘备进军围之,“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即此。《方舆纪

  • 思管镇

    在今广西融安县南沙子乡北三睦墟。旧属融县。明、清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思管。明、清时于此置巡检司。

  • 三溪口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北七十六里南新镇南。《方舆纪要》卷90新城县:葛溪“其源有三:一出县西六十五里之渔洲山,曰西溪;一出县西七十里之回源池,曰釜源溪;一出县西六十里之灵隐洞,曰盘石溪。至南新城而三水合流,

  • 泌水

    ①即今山东肥城市西南康王河。《水经·汶水注》: 泌水 “出肥成县东北原,西南流径肥成县故城南……其水又西南流注于汶”。②即沘水。今河南泌阳、唐河县之泌阳河。《方舆纪要》 卷51唐县: 泌水 “在城西。

  • 袁家渴

    在今湖南永州市南。唐柳宗元 《袁家渴记》: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处也。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 七星岗古海遗迹

    在广东广州市南郊七星岗。我国地理学家吴尚时教授于1937年发现。因较典型地显示广州的海陆变迁,故名古海遗迹。海蚀岸高3米左右,岸前有一海蚀平台,石岸与平台之间有一连串由海浪侵蚀而成的海蚀穴。它说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