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 (臘) 岭
①即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县、宜章县间。唐杜佑 《通典·州郡十三》 郴州: “有骑田岭,今谓之腊岭,即五岭之一。”
②亦作臈岭。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腊岭在 “在乳源县西五里。壁立峭拔,居五岭之一”。《方舆纪要》 卷102乳源县: 腊岭在 “县西七里。高四百余仞,周三十里。脉接风门山,郴州骑田岭,为五岭之一,此其支也。夏天寒如腊月,因名。一名支岭”。
①即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县、宜章县间。唐杜佑 《通典·州郡十三》 郴州: “有骑田岭,今谓之腊岭,即五岭之一。”
②亦作臈岭。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腊岭在 “在乳源县西五里。壁立峭拔,居五岭之一”。《方舆纪要》 卷102乳源县: 腊岭在 “县西七里。高四百余仞,周三十里。脉接风门山,郴州骑田岭,为五岭之一,此其支也。夏天寒如腊月,因名。一名支岭”。
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李旺堡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前秦将没弈干叛归刘卫辰,“八月,(乞伏)乾归帅骑一万讨没弈干,没弈干奔他楼城。乾归射之,中目”。即此。隋于此置他楼县。在今宁夏回族自
西藏古代族部名。地在今西藏年楚河流域白朗等县境。藏文史籍《敦煌吐蕃文书》载:在年若,首领为藏地区的首领,名叫托噶。年若在隋、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小邦之一,后被吐蕃兼并。
清雍正八年(1730)置,属苏州府。治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东山镇。1912年并入吴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析吴江县置,在今江苏省南部。属苏州府。乾隆元年(1736年)移治洞庭东山(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①明置,属镇番卫。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南。《方舆纪要》卷63镇番卫“东安堡”条下:“又卫东南有土门堡,万历中,设守备驻守于此。”②即今甘肃古浪县东北土门镇。《清一统志·凉州府二》:土门堡“在古浪县东北六十
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6昌邑县“都昌城”条下:“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俗为大营、小营二村,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②即大莹城。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方舆纪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
①在今山西保德县东北十五里义门村西黄河中流。《方舆纪要》卷40保德州“保马水关”条:“《志》云,州东北二十里有水寨,地名义门村,黄河中流,岿然屹立,高二十八丈,周围如之。旧尝置寨于此。”②在今广东饶平
又称吴大帝陵。在今江苏南京市钟山之阳梅花山上。《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载:孙权字仲谋,建安五年(200)接掌大权,建立东吴。黄武元年(222)为吴王, 太元二年(252)“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 一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西。《方舆纪要》卷11蓟州:五里镇“在州西五里,因名。宣德三年驾至五里镇,遂前行至石门驿是也”。②清置,属宜君县。即今陕西宜君县东五十里五里镇。(1)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部。面积53
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北二十五里茅村乡。民国 《铜山县志》 附图: 县东北有茅村镇。在江苏省铜山县中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茅村,人口3.6万。1953年属徐州市郊区,1957年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