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舂陵县

舂陵县

①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北五十六里柏家坪镇。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属长沙国。元朔五年 (前124) 属零陵郡。武帝封长沙定王子买为舂陵侯。即此。《水经·湘水注》: 舂陵县“本冷道县之舂陵乡,盖因舂溪为名矣”。初元四年(前45) 徙废。三国吴复置,仍属零陵郡。移治今宁远县西。东晋改属营阳郡。南朝梁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 (589) 废入营道县。

②西魏置,为安昌郡治。治所在安昌城 (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隋大业初属舂陵郡。唐贞观元年(627) 废。


古县名。(1)秦置,属长沙郡,治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北。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长沙国。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定王子买为舂陵侯,改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又改属零陵郡。因舂陵水为名。初元四年(前45年)买孙仁徙封南阳郡蔡阳县之白水乡,县废为乡,属泠道县。三国吴复置,仍属零陵郡,移治今宁远县西。东晋穆帝改属营阳郡,南朝梁、陈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营道县。1954年长沙西汉墓中曾出土“舂陵之印”一枚。(2)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徙封舂陵侯仁于蔡阳县白水乡置舂陵侯国。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属南阳郡。东汉改名章陵县。三国魏改为安昌县。南朝宋废。西魏复置,为安昌郡治。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入枣阳县。


猜你喜欢

  • 丰泉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夏河城)。大业初改为琅邪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夏河城。属密州。大业初改琅邪县。

  • 复 (復) 阳县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东汉省。《水经·淇水注》: “清河又东北径复阳县故城西。汉高祖七年,封右司马陈胥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乐岁。《地理风俗记》 曰: 乐武城西北三十里有复阳亭,故县

  • 冻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下冻镇。元分为上、下冻二州,后又合为上下冻州。宋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下冻。元初分置为上冻、下冻两州,后又合为冻州。

  • 殷家店

    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百十五里殷店镇。清代置汛,由额外外委驻防。

  • 青衣县

    ①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以青衣羌国为名。天汉四年 (前97) 为西部都尉治。《史记·彭越列传》: 高帝十年 (前197),越被人告谋反,“上赦以

  • 格吉麦玛土司

    清末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东北境子曲上流。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 卷上: “格吉麦马、格吉班马、格吉得马三族,同驻牧杂曲及子曲河上流。”

  • 大明寺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舆地纪胜》卷37扬州:“平山堂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相传寺建于南朝宋大明间,故名。唐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于此。今寺为清同治年间建。鉴真为扬州人,东渡日本传教,将

  • 街泉亭

    即街亭。西汉街泉县故治。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续汉书 ·郡国志》: 汉阳郡略阳县 “有街泉亭”。即“街亭”。

  • 天塘山

    即今广西容县、北流两县东南之天堂山。《明一统志》卷84梧州府:天塘山“在容县南一百五十里。上有塘水,旱涝不增减,故名”。《方舆纪要》卷108容县:“《通志》:山周二百余里,南接信宜。多竹木,有石窍出泉

  • 石正墟

    即今广东平远县西南石正镇。清设石正墟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