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山
①又名历山、舜柯山。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清光绪 《无锡金匮县志》 卷2: “舜山一名历山,山下为历村,或云上有舜田,不种而禾,岁恒产一、二穗。又有舜井。其西为柯山,两山连而其峰相望,土人合名之曰舜柯山。《风土记》: 吴仲雍六世孙柯相之所治也。”
②即虞山。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北五里虞山。《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舜山 “在城北。有舜庙并唐人碑”。唐人碑即韩云卿建中元年 (780) 建舜庙碑。
①又名历山、舜柯山。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清光绪 《无锡金匮县志》 卷2: “舜山一名历山,山下为历村,或云上有舜田,不种而禾,岁恒产一、二穗。又有舜井。其西为柯山,两山连而其峰相望,土人合名之曰舜柯山。《风土记》: 吴仲雍六世孙柯相之所治也。”
②即虞山。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北五里虞山。《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舜山 “在城北。有舜庙并唐人碑”。唐人碑即韩云卿建中元年 (780) 建舜庙碑。
即定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周浦乡境。《寰宇记》 卷93钱塘县引虞喜 《志林》: “今钱塘江口浙山,正居江中,潮水投山下,折而曲。”
西晋太康元年(280)以平阳县改名,属南康郡。治所在今江西兴国县南。隋开皇中废。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平阳县改名,治今江西省兴国县南。属南康郡。隋开皇中废。
即今江西浮梁县东北瑶里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2: 浮梁县有窑里。
①在今湖北崇阳县南。《寰宇记》 卷112崇阳县: 弩牙山 “在县南四十里。有吴城港,水绕岩下,过其岩,势如弩牙”。②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寰宇记》 卷84龙州江油县: 弩牙山 “在州东一百三十四里。高
即南平国。五代十国之一。都江陵府 (治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北宋建隆四年(963) 并于宋。
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四十里。《清一统志·云南府》: 敕雺山 “在嵩明州东四十里。世传蒙世隆征乌蒙,得四女归,至此山,四女望乡叹息,忽山巅雾起,结为三峰。蛮谓 三为勅,蜂为雺。《州志》: 其山独峻,又名峻葱
在今山东禹城市南。《方舆纪要》卷31禹城县:“刘普马驿,旧置于县西十五里。成化十一年,迁于县治南。”
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东武县置,为密州治。治所即今山东诸城市。大业初为高密郡治。唐复为密州治。明洪武初废密州,县属青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莱胶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7年
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之郁江,为乌江支流。清陈登元 《蜀水考》 卷4: “西小溪一名郁小 (江)。源从黔江县金鸡箐山,流二十里入彭水县界,经亭子关,又五十里至郁山镇。又一源从湖广唐岩司来。二
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明崇祯八年(1635) 筑城。清置巡司于此。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宜沟,人口 8850。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1958年建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