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芜湖市

芜湖市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芜湖县城区及近郊析置,直隶皖南行署区,为皖南行署区驻地。治所即今安徽芜湖市。1952年复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南岸。面积 3317 平方千米(市辖区230平方千米)。人口223.8万(市辖区69.1万)。辖镜湖、新芜、马塘、鸠江4区和芜湖、繁昌、南陵3县。市人民政府驻镜湖区。为皖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原为芜湖县地。1949年划城区及郊区部分地置芜湖市,为皖南行署驻地。1952年复隶安徽省,为省辖市(地级)。1958年至1960年曾划属芜湖专员公署。1980年芜湖地区芜湖县划入。1983年宣城地区繁昌、南陵、青阳三县划入。1988年青阳县划属池州地区成今境。北部和东部为江湖冲积平原;西南边缘有低山丘陵,并向北延伸错杂在平原间。长江流经西北,青弋江由南向北流贯东部平原。东有水阳江汇入,西有漳河汇入。其间河湖交错,构成水网圩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棉花、苎麻为主。特产鲥鱼、鲚刀鱼、中华绒螯蟹。林产松、杉、竹等,有丹皮、何首乌、夏枯草等中药材。矿产有铁、铜、铅、锌、煤、硫黄、萤石、白云石、石灰石等。工业有纺织、轻工、冶金、机械、造船、建材、化工、电子等,为省重要工业城市。为沿江鱼米之乡和皖南山区特产集散地。亦是通往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皖南风景区的门户。淮南、皖赣、宁芜、芜铜铁路交会于此。合芜高速公路及慈张、芜大等公路经过市区。长江大桥、火车轮渡和汽车轮渡连接大江南北。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广济寺、宋建赭山塔、米芾书《县学记》碑、明建中江塔、王稼祥纪念馆、戴安澜墓等。


猜你喜欢

  • 马江

    又称马头江、马渎江、马尾港。即今福建闽江下游,为福州之外港。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之役发生于此。

  • 永平路

    元大德四年(1300)改平滦路置,属中书省。治所在卢龙县(今河北卢龙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明洪武初改为平滦府。元大德四年(1300年)改平滦路置,治卢龙县(今属河北)。辖境相当今

  • 香山崖银场

    北宋置,属东莞县。在今广东珠海市东北唐家镇。《元丰九域志》 卷9: 东莞县有 “桂角、香山崖二银场”。北宋属东莞,在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北。

  • 谷口县

    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五十里北屯乡附近。西汉属左冯翊。东汉废。《元和志》卷1醴泉县:“本汉谷口县地……当泾水出山之处,故谓之谷口。”古县名。西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置,治今陕西省礼

  • 黄松甸

    亦名黄花松甸子。即今吉林蛟河市东南黄松甸镇。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5敦化县《屯镇》:西北 “一百三十里黄花松甸子屯”。吉林至敦化铁路经此,并设黄松甸站。

  • 博贺岛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南博贺、龙山二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56电白县: “西南海中有博贺岛,海艘云集。上有炮台。”

  • 郭家沟

    在今山西灵石县南。《明史·聂豹传》:“豹令富民出钱,罪疑者赎,得万余金,修郭家沟、冷泉、灵石诸关隘。”

  • 小益州

    即北魏益州、西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隋书·地理志》 义城郡:“后魏立益州,世号小益州。梁曰黎州。西魏复曰益州,又改曰利州。”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舆地纪胜》卷184利州:“《图经》:时人又呼为

  • 汀州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分福州、抚州置。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县)。《元和志》卷29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辖境相当今福建武夷山脉以东,三明、永安、漳平、龙岩、永定等市县以西地区。天宝元年(742

  • 天隳山

    即天回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太平御览》卷166引扬雄《蜀王本纪》:“有王曰杜宇,出天隳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天隳山“玄宗幸蜀返跸之后, 土人呼曰天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