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山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五十里,接新宁县界。《清一统志·宝庆府一》:花溪山“僚瑶诸峒,环居其下,盆溪界其地。两岸春花簇锦,一溪回绕,因名”。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五十里,接新宁县界。《清一统志·宝庆府一》:花溪山“僚瑶诸峒,环居其下,盆溪界其地。两岸春花簇锦,一溪回绕,因名”。
战国魏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原武镇。《元和志》卷8引《竹书纪年》:“惠王十五年,遣将龙贾筑阳池以备秦。”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原武县于此。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原武镇。战国魏惠王十五年(前355年)遣
一名白马湖。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北。《水经·沁水注》:白马沟水“首受白马湖,湖一名朱管陂,陂上承长明沟,湖水东南流,径金亭西,分为二水,一水东出为蔡沟,一水南注于沁也”。又称白马湖。在今河南省沁阳市东北。
即今河北唐山市北十五里缸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滦州图:西南有缸窑镇。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十七里。《明史·地理志》 龙里卫:“又西有长冲关。”
在今河北深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14深州: 鸦儿河在 “州南二十里。自束鹿县东南流入界,下流合于胡卢河。《志》 云: 河在滹沱、清漳间,盖支流两分,合而为河,因名鸦儿。滹沱南北横决,群川之流皆乱,鸦
即石境山。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宋避太祖之祖赵敬讳,改称石鉴山。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北魏时建,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
春秋楚地。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十五里小岘山上。两山对峙,筑关保守,世为兵争之地。《史记·范睢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 即此。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小岘山之西。山崖峙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春秋
即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板桥浦西。《清一统志·江宁府一》:三山“大江从西来,势如建瓴,而此山当其冲。一名护国山”。古山名。又称三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西晋太康中王溶伐吴,自牛渚
1941年4月晋绥边区由离石县析置,治小东川 (今山西离石县东)。1946年撤销,并入离石县。旧县名。晋绥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离石县东部置东北办事处。以位县东得名。1941年改离东,治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