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公谷
或作荀公谷,一名荀公涧。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宋书· 柳元景传》: 庞季明 “还卢氏,据险自固。顷之,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
或作荀公谷,一名荀公涧。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宋书· 柳元景传》: 庞季明 “还卢氏,据险自固。顷之,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唐初曾于此置江华县。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29滁州:关山寨“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志》云:州境旧有乡寨七:曰关山、该山、白禅、西城、高山、黄悦、白悦等寨,宋置,寻废”。
即今湖北蒲圻市东北四十四里神山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蒲圻县东北有神山市。
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特克斯河南。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4: 特克斯台 “在特克斯河南岸,距霍诺海台一百里,白霍诺海台西南行,过大霍诺海水……至特克斯河北岸,渡河即特克斯台”。
俗称暗门。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 一。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河坊街与南山路相交处以南。1913年拆除。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西部。指清波街、河坊街与南山路相交处。以门为名。吴越时称涵水门,宋改称清波门,
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951) 升松源镇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北宋开宝八年 (975) 改名松溪县,并移今治。古县名。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年)升松源镇置,治今福建省松溪县东北旧县。
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方舆胜览》卷56威州: 高碉山 “今州县治并据此山,三面悬崖,姜维故城在焉”。《方舆纪要》 卷67威州: 高碉山在“州北三十里。三面悬崖,大江经其南。刘煦曰,维州治岷山孤峰,
当在今四川西昌市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中,讨建昌逆酋安守、五咱之乱,“裨将田中科营麦达,逼安守。会谍者报守谋袭中科,应祥夜饮材官高逢胜三巨觥,令率敢死士三百疾趋七十里,抵麦达而伏。守夜至,遇伏被
1914年改松潘厅置,属四川西川道。治所即今四川松潘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北部。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面积 8288.3 平方千米。人口6.8万。辖2镇、23乡(含2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
又名东京城,为唐渤海国都。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因城濒忽汗河 (今牡丹江) 而得名。《辽史·太祖纪》: 天显元年 (926) 正月丙寅,“是夜围忽汗城。……辛未,諲譔素服,槀索牵羊,率僚属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