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茅山镇

茅山镇

即今湖北蕲春县西四十里茅山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1)在河北省兴隆县西南部。面积18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茅山,人口960。以山为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改镇。处长城北侧山区。主产玉米、小麦、谷子,盛产梨、红果。有果脯、罐头、果酒等厂及金矿。112国道经此。(2)在江苏省兴化市南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茅山镇,人口 5400。传原有人工垒成的土山,宋末仿江南茅山道宫兴建庙宇,旧有江北小茅山之称,集镇因以为名。1957年置茅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9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甜菜、甜叶菊等。有鞭炮、酿酒、建材等厂。陈顾公路经此。古迹有宋古景德禅寺,毁于战火,现仅存唐井和古景德禅寺石碑一块。(3)在江苏省句容市东南部、茅山西麓。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镇街,人口 2400。1958年建茅山公社。1973—1978年曾划属常州市。1983年改茅山乡,1985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茶叶、蚕茧等。有林场。特产苍术等名贵药材。有机械、轻工等厂。春茅、后茅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茅山的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建有新四军茅山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4)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南部,南邻奉化市。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胡家坟,人口 1800。南宋绍兴年间陕西延安胡姓在明州为官,迁祖坟于此,并建有坟庄,后代定居成村,遂名。民国时曾置坟山镇,后废为乡。1958年改茅山公社,1983年复为乡,1994年复置镇。产稻、蔬菜。有纺织、服装、酿酒、机械等厂。公路通宁波市区。


猜你喜欢

  • 临高原

    在今陕西澄城县南五十里。《宋名臣言行录》: “李显忠初仕金,知同州,密图南归,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 即此。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宋时李显忠仕金,知同州,后密图南归,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即此。

  • 南顿县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顿迫于陈,其后南徙,故号南顿。” 西晋惠帝时为南顿郡治。北齐改为和城县。隋大业初复为南顿县,属淮阳郡。唐武德六年 (6

  • 石门桥

    即今河北任丘市南二十里石门桥镇。清为石门桥社。

  • 李村镇

    即今河北黄骅市西北李村乡。清设李村巡司。民国初设县佐于此。(1)在河北省鹿泉市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李村,人口 3930。原名里村,后改今名。1953年设镇,1958年改公

  • 幽州镇

    唐方镇名。开元二年 (714) 置,治所在幽州 (今北京城西南)。天宝元年 (742) 改称范阳,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之一。宝应元年 (762) 复名幽州,兼领卢龙节度使,为河北三镇之一。辖境屡有变动,

  • 石牌塘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石碑村。清为石牌汛,设外委驻守。

  • 捍文砦

    亦作捍枝砦。北宋咸平中置,属云安县。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南。宋曾公亮 《武经总要前集》 卷20云安军: 捍文砦 “在 (云安) 县南一百里”。后废。

  • 笕水口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笕水口 “在县西北八十里。其地有鸡头山,水出石孔中,居民以木竹为枧,引水灌田,南流入沮水”。

  • 北室韦部

    北魏至隋室韦五部之一。分布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上游至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精奇里江)下游一带。《北史·室韦传》:“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绕吐纥山而居。”

  • 夏邱堡

    即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掖南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