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王城
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汉置茶陵县于此。宋本 《寰宇记》 卷 115衡州茶陵县:“又按 《图经》 云,茶陵者,所谓陵谷名焉。今攸县东一百四十里茶陵故城是,汉为理所,俗名茶王城。” 《方舆纪要》 卷 80 茶陵州 “古茶王城” 引《城冢记》: “汉元朔中,节侯所筑,盖即茶陵节侯訢也。”
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汉置茶陵县于此。宋本 《寰宇记》 卷 115衡州茶陵县:“又按 《图经》 云,茶陵者,所谓陵谷名焉。今攸县东一百四十里茶陵故城是,汉为理所,俗名茶王城。” 《方舆纪要》 卷 80 茶陵州 “古茶王城” 引《城冢记》: “汉元朔中,节侯所筑,盖即茶陵节侯訢也。”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所在和通苏木 (今新疆和静县)。取和硕特安定之义。1941年改为和靖县。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和静镇。1944年升县。
即上黎平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元史·地理志》作“上里平”。
在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 (阿里河镇) 北二十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7米,高20余米。洞内西壁距洞口 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故址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霍尔沁村。清乾隆《盛京通志》卷32:众安城在“(黑龙江)城西北二十余里”。后废。
隋开皇九年(589)改临湘县置,为潭州治。治所即今湖南长沙市。大业初为长沙郡治。唐复为潭州治。天宝初为长沙郡治,乾元初复为潭州治。元为天临路治。明为长沙府治。清为湖南省会、长沙府治。民国初为湖南省及湘
一作乞湿泐巴失海子。即乞则里八寺海。今新疆福海县西北乌伦古湖。《元史·郭德海传》:德海“从先锋柘柏西征,渡乞则里八海”。即此。
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2台州: 明岩 “在天台县西北七十里。岩前峭壁屹立,亦号幽石,其下窍穴逶邃,日光穿漏,怪石森然”。《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
北宋置,属桂阳县。在今广东连州市南。《清一统志·连州直隶州》:银场“一在州南同官峡”。在今广东省连州市东南。北宋属桂阳县。
明正统五年(1440)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境。后废。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丰满区南乡裕民村。北起龙潭山麓,南抵炮手口子 一带,西自松花江边,东至裕民村沟里,是我国汉魏时期最大的墓葬群。有墓二千多座,1982年发现,1985—1995年共发掘二百多座。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