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府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荆门军置,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当阳县 (今湖北当阳市)。十五年 (1278) 移治长林县 (今湖北荆门市),降为荆门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置,治当阳县(今湖北当阳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北省荆门市、当阳市。次年迁治长林县(今湖北荆门市),降为州。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荆门军置,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当阳县 (今湖北当阳市)。十五年 (1278) 移治长林县 (今湖北荆门市),降为荆门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置,治当阳县(今湖北当阳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北省荆门市、当阳市。次年迁治长林县(今湖北荆门市),降为州。
即恒山。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七里。《水经·㶟水注》:崞县“南面玄岳,右背崞山”。
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北大桑。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格桑土百户。
在今湖南冷水江市东北。产锑矿,有 “世界锑都” 之称。昔人误认锑矿为锡矿,故名。自明以来,陆续有人采炼。清季始著称于世。在湖南省中部、冷水江市与新化县交界处。属雪峰山。南北走向,长约9千米。最高峰药泉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8马营堡: 冠帽山 “在堡城西北隅。《志》 云: 堡两角枕山,而西面更为险隘,然三间平川,若登山俯瞰,城中患无遁形,守御为艰也。《志》 云: 堡北二里有纱帽山,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清一统志·福宁府》: 倒流溪 “在霞浦县东三十五里四都界乌岩,西流至县东十五里赤岸。以其西流,故名”。②亦名北流溪。在今四川遂宁市西。《方舆纪要》卷71遂宁县 “赤溪” 条内:
在今江苏新沂市南。《魏书·地形志》:建陵县有建陵山。《寰宇记》 卷22海州沭阳县: “建陵山在县西北一百五里。按 《汉书·地理志》 东海有建陵,景帝分卫绾为侯。王莽改曰付亭。其县缘此名。按山南北狭长,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后汉书·西南夷传》 邛都县:“地陷为汙池,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
一名楚呼楚水。即今新疆塔城市东喀让古尔河。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7: 楚呼楚水“亦名喀喇古隆水,出 (楚呼楚) 山,西南流至今(塔尔巴哈台) 厅治南,与乌拉斯台水会,……又西南入额敏河”。
1912年改罗定州置,后属广东粤海道。治所即今广东罗定市。1920年直属广东省。1993年改设罗定市。旧县名。1912年降罗定州置,治今广东省罗定市罗城镇。1959年与郁南县合置罗南县,1961年恢复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东南三十四里泥城镇。清时有县丞驻此。在上海市南汇区东南部。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泥城,人口 1510。 相传清道光、咸丰年间,贫民来此筑土堤垦殖,泥堤状如城,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