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荥阳郡

荥阳郡

①三国魏正始三年 (242) 置,属司州。治所在荥阳县 (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后废。西晋泰始二年 (266)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荥阳市以东、中牟县以西、原阳县以南、新密、新郑二市以北地。东晋义熙末属司州。北魏泰常八年 (423) 属豫州,皇兴中属北豫州。太和十七年 (493) 移治大栅城 (今荥阳市)。北齐废。

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郑州置,治所在管城县 (今河南郑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开封、新郑、荣阳四市及原阳、延津等县地。唐武德初改为管州。天宝初改郑州复置,乾元初又改为郑州。


(荥xíng) 又作荧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分河南郡置,治荥阳县(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北魏移今治)。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郑州、荥阳、新密、新郑、中牟、原阳等市县及开封县西部地区。不久废。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复置。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郑州为荥阳郡。治管城县(今郑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郑州、开封、新郑、荥阳、原阳、延津等市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郑州。


猜你喜欢

  • 抱并郡

    南朝梁、陈时置,属合州。治所在抱县 (今广东雷州市境)。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

  • 贾村镇

    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北贾村镇。清乾隆 《重修凤翔府志》 卷2 《市镇》: 贾村镇在宝鸡县 (今宝鸡市) “东北二十里”。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贾村,人口38

  • 弦州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定城县 (今河南潢川县)。贞观元年 (627) 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废。

  • 白面山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白面山“在府西南六十里。雪岩拱此,如傅粉然。下有白面渡”。②在今湖北嘉鱼县南。《宋史·韩世忠传》:刘忠叛,“有众数万, 据白面山, 营栅相望”。即

  • 东津渡

    ①即河沥溪镇。今安徽宁国县治河沥溪镇东部。明嘉靖《宁国县志》卷1 《津渡》:东津渡“旧名河沥溪,在县东五里”。②在今越南河内市东。《方舆纪要》卷112安南交州府:东泽渡“在东关县,即富良江渡口也。旧以

  • 南北二青州

    南朝梁置,治所在赣榆县 (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后废。

  • 坪石街

    亦作平石。即今广东乐昌市西北一百六十里老坪石镇。清有千总驻防。

  • 海天堤 (隄)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五里。《方舆纪要》 卷85九江府: 海天堤 “一名海船窝。元时海运造船处也。路通瑞昌,旧为湖泽,行者必资舟楫以济。正德初始募筑堤,长五六里,植杨柳千株,以防崩溃,行者便之。以春夏水涨,

  • 贡古鲁克山

    在今新疆乌什县北境。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乌什西北“毕底尔卡伦北曰海奇山,又东曰色勒克塔什山,又东曰奇什罕布拉克山,又东曰英阿喇特山,又东曰蒙科素山,又东曰科克巴什山,又东曰伊底克山,又东曰臻丹山

  • 张家川镇

    ①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南。《清一统志·隰州》“义泉镇”条下:“州东九十里有张家川镇。”②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治。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3清水县:“北八十里有张家川城,不详所始。”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