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莒县

莒县

①秦置,属琅邪郡。治所即今山东莒县。西汉文帝二年 (前178) 置城阳国,以莒为都。东汉属琅邪国。三国魏属城阳郡。西晋为城阳郡治。南朝宋为东莞郡治。北齐属义塘郡。隋属琅邪郡。唐属密州。金为城阳州治,后为莒州治。元属益都路。明洪武初省入莒州。清属沂州府。1913年改为莒县,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改属琅玡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东晋侨置,属南东莞侨郡。治所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二十里。南齐后废。


在山东省东南部、沭河上游。属日照市。面积 1952.4 平方千米。人口110万。辖1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城阳镇。春秋为莒国都。秦置莒县,为琅邪郡治。《元和郡县志》:莒县“县治在莒国故城中”,莒县因莒国为名。西汉为城阳国都。东汉属琅邪国。西晋为城阳郡治。太康十年(289年)改属东莞郡。元康后为东莞郡治。北齐东莞郡并入东安郡。隋属琅邪郡。唐、宋属密州。金为莒州治。明初省莒县入莒州,属青州府。1913年复改莒县,属岱南道。1925年属琅邪道,1928年直属省。1946年属滨海行署区。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六专区。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沂专区;同年莒沂县撤销,部分地划归莒县。1967年属临沂地区。1992年属日照市。地处沂蒙山区东缘和五莲山低山丘陵区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稻、甘薯;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芝麻、棉花、黄烟、药材等。土特产品有苹果、草柳制品、屏风、地毯、花生米等。矿产有煤、蛭石、石膏、重晶石、石灰石、水晶、石英、金、银、铜、铁等矿。有机械、建材、轻工、纺织、化工、食品、电子、发电、橡胶、服装等厂。主要公路有潍徐、石兖、莒新干线。纪念地有蟠龙山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浮来山、玉皇山、马亓山、莒县故城、齐家庄汉墓群、东莞齐长城、陵阳河古遗址、刘勰故居等。


猜你喜欢

  • 安肃道

    1913年由边关道改置,属甘肃省。治酒泉县(今甘肃酒泉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西部和高台县以西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由边关道改名,治酒泉县(今甘肃酒泉市)。属甘肃省。辖酒

  • 地坛

    亦名方泽坛、方丘坛。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明嘉靖九年(1530)建。为明、清帝王夏至日祭皇地祗神之地。清《日下旧闻考》卷57引《明典汇》:“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1925年辟

  • 九仙岩

    在今江西会昌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会昌县:九仙岩在“县西北五十里。深广三里许”。

  • 叶尔羌河

    一名葱岭南河。源出今新疆叶城县东南喀喇昆仑山北麓。为塔里木河主源。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8:叶尔羌谔斯腾“在叶尔羌城北五十里。源出西南葱岭中,屈曲出山,东北流分为二道,过叶尔羌城南,名哈喇乌苏。又东行

  • 鹑阴县

    ①西汉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北。东汉改为鹯阴县。②北魏置,为平凉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华亭县西马峡乡。隋初废。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北。属安定郡。东汉作鹯阴县,属武威郡。晋废

  • 钓鱼城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山。南宋淳祐三年 (1243) 于此建城,移合州及石照县治此,成为抗蒙元军政重镇。开庆元年 (1259),蒙古宪宗蒙哥亲率大军十万围攻山城,终因受伤身亡。元至元十五年 (127

  • 杨非亭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水经·河水注》:逆水(今庄浪河)“东南流,径街亭城南。又东南,径阳非亭北。又东南径广武城西”。《晋书·苻坚载记》:东晋太元元年(376),苻坚灭前凉之役,苟苌与梁熙等攻陷缠缩城,前

  • 息州

    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东豫州置,治所在广陵城 (今河南息县)。隋大业二年 (606)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元年 (627) 废。金泰和八年 (1208) 复置,蒙古中统三年 (

  • 四台站

    一名布拉克站。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四站镇。旧属肇州。《清史稿·地理志》 肇州厅:“自茂兴站起……又东至布拉克。”民国汤尔和译《黑龙江》第3章肇州:有四台站(布拉克台)。

  • 亭禅山

    一名高里山。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高里山 “在府西南三里。又名亭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