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溪场
即今四川广安县东北萧溪镇。清宣统《广安州新志》 卷9: 萧家溪场 “旧名龙凤,州东北百二十里。地面渠江,北界渠县。近市十里隋唐之冲相寺在焉”。
即今四川广安县东北萧溪镇。清宣统《广安州新志》 卷9: 萧家溪场 “旧名龙凤,州东北百二十里。地面渠江,北界渠县。近市十里隋唐之冲相寺在焉”。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永乐县置,属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县北二里。北宋景德中废入保寨县。金大定二十八年 (1188) 复置,移治塔院村(今满城县西二里),属保州。元属保定路。明初移治今满城县,属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神电卫。治所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东南。清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广东省吴川市西南吴阳。
即新和硕特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布尔根一带。
在今安徽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8黟县:石盂山在“县西北十余里。高五百仞,袤三十里。中有巨石如盂,泉出不竭。南连碧山”。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3肃宁县:中堡河在“县东北三十里。《志》云:保定府蠡县以东、高阳县以南之水,溢入于县境,播为洋东五十二淀,俱注于中堡河,流经雄县界,会于瓦济河。其洋东五十二淀,俱在
又作大彭氏、彭、彭城。夏、商时国。在今江苏徐州市。《庄子·大宗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史记·楚世家》: “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集解》 引 《世本》 曰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治所在并州(后改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龙门山、稷山、绛县、垣曲一线以北及陕西佳县以北地区。金天会六年 (1128) 分为南、北两路。北路治太原
在今河北盐山县南。《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元朔三年(前126)封公孙弘为“平津侯”。《史记·三王世家》 正义引《括地志》:“公孙弘所封平津乡,在沧州盐山县(今黄骅市南旧城)南四十二里。”
在今江苏吴江市南。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9:乌夜村,“晋穆帝后,何准女,窝居县南,产后于此。将产之夕,有群乌惊于聚落,尔后乌更鸣,众共异之。及明,大赦”。
即塘路口。今湖南邵阳县驻地塘渡口镇。1952年邵阳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