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峭石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飞猿水边。《寰宇记》卷110建昌军南城县: 落峭石 “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去飞猿馆一百一十五里,在飞猿水边。巍峨嵌崆,数里可望。谢灵运题诗云,朝发飞猿峤,暮宿落峭石,即此处也”。《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落峭石,“《旧志》: 今讹为消石,又讹为哨石”。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飞猿水边。《寰宇记》卷110建昌军南城县: 落峭石 “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去飞猿馆一百一十五里,在飞猿水边。巍峨嵌崆,数里可望。谢灵运题诗云,朝发飞猿峤,暮宿落峭石,即此处也”。《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落峭石,“《旧志》: 今讹为消石,又讹为哨石”。
即今河南林州西南淅河北岸合涧镇。民国《林县志》卷1《乡镇》:“合涧村,距城三十里。市集南滨淅水。”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冲沁。《清一统志·兴化府》:冲沁寨“在莆田县东四十里。三面阻海,与崎头、三江、澳港相接”。明置巡司于此。清顺治年间裁。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于此置巡检司。
①即今四川城口、万源之任河。以流经万源市东北大竹镇而名。源出城口县东南篁墩山,西北流经县北,至万源市东北大竹镇,北流入陕西,注入汉水。光绪《大清帝国全图》四川太平县:东北有大竹河。②集镇名。即今四川万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西北。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7: 楚察馨山在 “(宁古塔) 城东北三千三百三十五里”。鲁库河发源于此。
又名旧市镇。即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本章安县地,东汉建安四年(199)置松阳县,设治于此。唐贞元中迁治紫荆村,即今松阳县治。(1)在浙江省松阳县北部、松阴溪畔。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 2.2
在今安徽淮河以南长丰县南境或凤阳县南境。《资治通鉴》: 南朝梁普通二年 (521),裴邃欲袭寿阳,云,“魏始于马头置戍,如闻复欲修白捺故城,若尔,便相侵逼,此亦须营欧阳,设交境之备……”。《通鉴》 卷
①秦置,属陈郡。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西汉为汝南郡治。三国魏属汝南郡。北魏皇兴中徙治今平舆县西南。北齐废。隋大业三年(607)复置,属汝南郡。唐贞观元年(627)废。天授二年(691)复置, 属
1935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治柳树沟村(今陕西子长县北王家湾镇柳树沟村)。以境内秀延水为名。1937年9月撤销。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安定县东部地区析置。以境内秀延水得名
即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北旗下营镇。民国《绥远通志稿》 卷2: 武川县第五区驻旗下营子。后属凉城县。1948年划归卓资县。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太姥山”条:七星山“以七石浮立海面如七星而名。嘉靖中,官军尝败倭于此”。②在今台湾省本岛北端,为大屯火山群之最高峰。海拔1120米。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