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葛仙山

葛仙山

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靖安县: 葛仙山 “在县西北二十三里。云即葛洪也。上有葛仙巷、练丹坛,岭有金钟,每遇风雨晦螟则有声”。《清一统志·南昌府一》: 葛仙山 “明正德间,土寇胡雷二立寨山上,即玛瑙崖是也”。

②在今江西铅山县南。《明一统志》 卷51广信府: 葛仙山,“吴葛玄修炼于此。上有炼丹坛及龙井,井傍有试剑石”。《清一统志·广信府一》: 葛仙山“在铅山县南五十里,周八十里,为县之望。有石磴纡折,上有仙坛、龙井”。

③即葛璝山。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里。《方舆胜览》 卷54彭州: 葛仙山 “有崇真观。在濛阳北四十里。二十四化之第五化地。葛仙翁璝、杨仙翁升贤于此得道。大同中,蒲仙翁高远复于此白日上升。梁武帝钖名上清观。刘孝先作碑以记其事。按 《成都记》: 韦皋梦神人谓曰: 异日富贵无忘葛璝也。后尹成都再梦,乃复新观宇。化之东有明月宫、千人龛、洞穴八十一所及二十四峰。有韦皋记”。《方舆纪要》卷67彭县: 葛仙山 “在县北四十里。《云笈七籤》云: 山有二十四峰,八十一洞,亦曰葛璝山,道家谓之阳平化”。

④在今四川荣昌县东三十里。《元和志》 卷33昌元县: “葛仙山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 葛仙山,“ 《图经》: 在昌元县百余里。其山下临中江,上干霄汉。以葛仙翁居,因名。山有炼药岩、洗药池、甘露茶、仙茅草、打子石,俗谓掷石而住,其兆得男”。

⑤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北庙坝镇境。《清一统志·叙州府一》: 葛仙山 “在富顺县东北七十里。上有清泉。相传葛仙翁尝憩此,故名”。山麓石壁有宋刻“葛仙山” 三大字。磨崖造像数百尊。山前尚存唐、宋石刻。


猜你喜欢

  • 田东县

    1935年改恩隆县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田东县。以在田州之东,故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两岸。属百色市。面积 2806 平方千米。人口39.3万。辖9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平马镇。因在田州之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简称国民党“一大”旧址。在今广东广州市文明路6号(现文明路215号)。原为中山大学钟楼底层礼堂。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此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实现了

  • 圣水寺

    ①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北马家咀乡。明嘉靖时建。《清一统志·汉中府》:圣水寺“在南郑县(今汉中市)东南三十里。寺有五色泉。一泉黑色,在佛座下;四泉在泉东西。天旱祷雨辄应”。②在今四川内江市区西壕子口路东侧。

  • 象台 (臺) 驿

    明置,在今广西象州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109象州: “ 《舆程记》: 自象台驿沿江而北,江中有金滩、麻子滩,皆峭险,分道出洛容县之江口驿,凡七十里。”

  • 龙玩珠山

    在今贵州惠水县北。 《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天马山” 条下: “龙玩珠山, 在州(治今惠水县) 北二里。以山势盘曲向城也。”

  • 珩溪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南珩溪。《方舆纪要》 卷98归化县: “珩溪在县东南。上源接明溪,中有石,沿渚夹峙里许,水从中出,谓之门槛石。”

  • 流沙泽

    亦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一说在今额济纳旗北。《汉书·地理志》 张掖郡居延县: “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 《寰宇记》 卷152甘州张掖县: “居延海在县东北一千六百里。即古之流沙泽也。

  • 钟 (鍾) 题

    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三国志·蜀书 ·姜维传》: 延熙十八年 (255),魏雍州刺史王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

  • 堤里王村

    即今河北冀州市西南十里堤里王乡。民国 《冀县志》 图: 西南有堤里王村。

  • 留武寨

    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 七月,“康承训克临涣,杀获万人,遂拔襄城、留武、小睢等寨”。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南。唐咸通十年(869年),康承训攻庞勋,进克此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