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蒙城县

蒙城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山桑县置,属亳州。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金属寿州。元属安丰路。明属寿州。清初属亳州,雍正十三年 (1735) 属颍州府。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境北部、涡河中游。属亳州市。面积2111平方千米。人口119万。辖18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汉置山桑县,治今坛城集,属沛郡。东汉属汝南郡。三国魏属谯郡。东晋侨置谯郡蒙县。北魏置涡州涡阳县,治今涡河北岸刘寨。北齐置蒙县于今城西北,旋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为肥水县。大业初复名山桑县,属亳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蒙城县,治今城关镇,属亳州。元属安丰路。明属凤阳府。清初属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颍州府。1914年属淮泗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71年属阜阳地区,1996年属阜阳市,2000年属亳州市。地处淮北平原中部,介于黄泛区与沿淮湖滩洼地间。主要河流涡河斜贯中部,北有北淝河,南有芡河,均向东南流注。茨淮新河和阜蒙新河,分别在县南边界和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等,为商品粮基地县。畜牧业比较发达,以淮北大肥猪闻名。药材蒙蝉蜕著名,还有白芍、生地、半夏、枸杞等。板桥等地有煤。有化肥、农机、电机、面粉、轧花、纺织、塑料、食品等厂。公路有宿蒙、蚌阜、蚌亳、凤白等干线。涡河和茨怀新河常年通航。古迹有万佛塔、山桑古城遗迹、嵇康亭等。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


猜你喜欢

  • 牌湖堤

    亦名渒湖堤。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九十里渒湖上。《新唐书·地理志二》 宿州符离: “东北九十里有隋故牌湖堤,灌田五百余顷,显庆中复修。”《金史·地理志》: 符离县有 “陴湖”。

  • 洪都

    为旧江西南昌府 (今江西南昌市) 的别称。因南昌为隋、唐、宋三代洪州治所,又是东南都会而得名。唐王勃 《滕王阁序》 曰: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江西省旧南昌府的别称。因隋、唐、宋三代南昌曾为洪州治,

  • 周坊

    即今江西贵溪县西北周坊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1: 贵溪县西有周坊。

  • 杜胜集

    亦作杜圣集。明置杜胜集巡司,属东明县。即今山东东明县南六十里马头镇。《清一统志·大名府二》:杜胜集巡司“明弘治六年设通判及主簿驻此,专理河务。本朝(清)初设守备把总。康熙年间增设巡司,后裁。雍正十年,

  • 广平河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31新泰县“小汶河”条下:广平河“源出宫山,西南流二十里,入小汶河”。

  • 亦息渴儿

    即亦思宽。又名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明一统志·亦力把里》:热海“周数百里。夷呼亦息渴儿”。即“热海”。

  • 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而开筑的一条从蜀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

  • 宁头城

    即曼头城。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魏高凉王那军至宁头城, 吐谷浑王慕利延拥其部落西渡流沙”。胡注:“严:宁改曼。宁头城当在白兰东北。”南北朝时置,确地未详,疑

  • 北梁郡

    北魏孝昌中置,属南兖州。治所在城安县(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北魏孝昌中置,治考阳县(今河南民权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民权县一带。北齐废。

  • 小团山堡

    又名团山堡。明置,属宁远卫。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三十里团山子。明《辽东志》卷3:小团山堡“官军一百七十六员名。堡西吴简山可屯兵,堡西北老虎冲可按伏”。清改为团山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