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邑名。在今河南卢氏县。《水经·洛水注》 引《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九年(前456),“晋韩龙取卢氏城”。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古本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九年(前456年):“韩龙取卢氏城。”即此。有《卢氏布
在今云南剑川县南。《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弥沙浪河 “在州南百里白水场,与剑湖水汇而南流”。
北宋置,属绥州。在今陕西吴堡县 (宋家川) 东北,后废。清道光 《吴堡县志》 卷1: 胡崖寨在 “县东北六十里。下临黄河,防边要地。宋时戍兵守之”。
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驻地巴音托海镇。1934年为索伦旗驻地。1948年命名为巴音托海(蒙古语意为 “富饶的河套”)。村名。在山东省平邑县西北部。属仲村镇。人口 2630。原名原孝屯,又称原宪屯。《
在今湖北荆沙市西长江中。《晋书· 王澄传》: 巴蜀流人与土人忿争,杀县令,屯聚乐乡,请降,“澄伪许之,既而袭之于宠洲”。即此。《水经·江水注》: 枚回洲 “下有龙洲,洲东有宠洲”。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南
在今福建安溪县东。《明通鉴》:正统十三年(1448)十二月,邓茂七攻泉州,知府熊尚初“提民兵数百,与晋江主簿史孟常、阴阳术杨仕弘分统之,拒于古陵坡,兵败,三人皆败死”。即此。在福建省安溪县东。《明通鉴
隋开皇初改北舞阳县置,属许州。治所即今河南舞阳县四十六里北舞渡镇。大业三年(607)属颍川郡。唐武德四年(621)属道州。贞观元年(627)废。古县名。隋开皇初改北舞阳县置,治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北。属颍
又称郯。春秋鲁邑,在今山东兖州市西。《春秋》: 定公三年 (前507),“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古邑名。又作郯。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春秋》定公三年(前507年):“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
即今四川隆昌县东二十里石燕镇。有桥跨石燕河上,为往来孔道。清咸丰《隆昌县志》卷10:石燕桥在“县南二十里,下达重庆”。在四川省隆昌县东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燕桥,人口 2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明、清置马驿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