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山
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金史·太祖纪》: 天辅元年 (1117),“斡鲁古等败耶律捏里兵于蒺藜山”。即此。
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金史·太祖纪》: 天辅元年 (1117),“斡鲁古等败耶律捏里兵于蒺藜山”。即此。
在今辽宁法库县东南。《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刁跸山“在三万卫西南一百五十里辽河西岸”。《清一统志·奉天府二》:刁跸山“在铁岭县西七十里,俗呼貂皮山”。
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寰宇记》卷23承县:“汉疏广墓在县东四十里。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汉疏受墓在县东四十二里。”元于钦《齐乘》卷4:二疏宅在“峄州东四十里,罗滕城墓亦在焉。城周五六里,土人指以为宅
春秋肥子国。西汉置县,属真定国。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东汉废。古县名。西汉以肥邑置,治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南。属真定国。东汉省。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三十里,滨临黄河。
即吴淞江的俗称。近代上海辟为商埠后,以吴淞江上通苏州,故称为苏州河。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市西部的吴淞江。为太湖最大支流。至今上海市区外白渡桥入黄浦江。吴淞江在上海市境内段的别称。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水经·河水注》:“芒干水出塞外……西南径白道南谷口,芒干水又西南径云中城北……又西南注沙陵湖。”
清嘉庆十六年(1811)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佛冈县。道光《佛冈厅志》卷1载:观音山之左股,石室宽敞,正壁刻“永佛寺”三字,室之西畔又有石人像三,俨然拱立。一名佛寺冈,冈顶有村佛冈围。厅因以为名。
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津良庄。《清 一统志·汾州府》 “吴城镇” 条下: 津梁镇 “在 (永宁)州北。有堡”。
1928年析巴楚县置,属新疆喀什噶尔道。治所麦盖提庄(即今新疆麦盖提县)。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属喀什地区。面积1.52万平方千米。人口20.1万。辖1镇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9诏安县:白叶堡在“县西百余里。有白叶洞,‘贼’巢也。嘉靖中, 群‘贼’ 啸聚于此, 出没潮、广间。二十七年,官军四面会讨,平之,因置今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