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川
①在今甘肃古浪县东裴家营乡一带。《方舆纪要》 卷63庄浪卫: 裴家川 “在卫东。东北流,绵亘于靖远卫及宁夏中卫之境,为戍守要地。万历间,设官兵驻守于此”。
②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米粮川,北流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62宁夏中卫: 裴家川,“ 《五边考》: 其地有腴田万顷,军民岁以寇患,不得田作。隆庆五年,督臣王子浩请于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至五方寺塔儿湾,白草川墩,增筑边墙,墩台、大小堡砦,驻将领于此,以遏寇出入要路,并筑东西大小隘口,自是裴家川为内地,更置军营曰永安营”。
①在今甘肃古浪县东裴家营乡一带。《方舆纪要》 卷63庄浪卫: 裴家川 “在卫东。东北流,绵亘于靖远卫及宁夏中卫之境,为戍守要地。万历间,设官兵驻守于此”。
②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米粮川,北流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62宁夏中卫: 裴家川,“ 《五边考》: 其地有腴田万顷,军民岁以寇患,不得田作。隆庆五年,督臣王子浩请于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至五方寺塔儿湾,白草川墩,增筑边墙,墩台、大小堡砦,驻将领于此,以遏寇出入要路,并筑东西大小隘口,自是裴家川为内地,更置军营曰永安营”。
即苏吉丹。在今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锦石一带。《明史·苏吉丹传》: “苏吉丹,爪哇属国,后讹为思吉港。国在山中,止数聚落。酋居吉力石。”
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老塘铺在阁鸦驿西十里,水西通乌蒙之道也。”
1935年5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甘泉县析置,治临镇(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取“红色甘泉”之义。1937年2月与宜川县合并,设立红宜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甘泉县析置。取“红色甘泉”之
即慈湖。在今安徽马鞍山市慈湖街道。《三国志·吴书·孙休传》 裴注引 《吴历》 曰: “白燕见于慈湖。”
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南。《清一统志·都匀府》: 索驴堡 “明正德三年,官军讨叛苗,由索驴、撒毛进”。
即今湖北宜昌县西四十八里长江南岸三斗坪镇。嘉靖《归州志》卷1:三斗坪在“州东一百里”。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南部、长江西陵峡南岸。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黛狮,人口 3930。1
唐久视初置,属羁縻高州。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后废。
即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
即今林加群岛中之塞班加岛。岛西岸有港名塞班,即啸喷之对音。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新邦河口一带。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有专条记述。
古称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镇夷关。明初置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18千米的中、越边境。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关楼一层,在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