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观音山

观音山

①亦名佛山。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佛山县“佛山镇有观音山,故名”。又卷4:观音山在“(乌云)县东南百四十里,位扎伊河北岸。多金矿”。

②一名惠山。在今江苏丹阳市东北。元《至顺镇江志》卷7:观音山“在(丹阳)县东三里漕渠东岸”。

③即支硎山。在今江苏吴县西。明王鏊《姑苏志》卷8:支硎山“东址有观音寺,故又云观音山”。

④在今江苏南京市北观音门外。《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观音山“滨大江,西引幕府诸山,东连临沂、衡阳诸山,形如绣错, 皆悬崖峭壁,共捍大江,真天设之险也”。《清一统志·江宁府一》:观音山“有石临瞰江水,形如飞燕,曰燕子矶”。清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屡幸此。

⑤在今江西崇义县南。《舆地纪胜》卷36南安军:观音山“在上犹。昔有人登山不能,乃讽观音号,恍惚若有白衣人掖之至山趾”。《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崇义县:观音山“在县南十里。山势峭峻,登者股慄”。

⑥在今台湾省高雄县东北。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观音山“在阿猴林之西北、小冈山之东南。其山生成五片,中一座尖秀,形象如佛,故名曰观音山”。

⑦即今广东佛冈县东北苦茶山,接新丰县界。《清一统志·韶州府》:观音山“在英德县东南九十里,接从化县界。高峰卓绝,林木阴翳,中有紫竹,下有龙潭,瀑布飞空,名白水,盖即沱水所出之茗茶山也”。

⑧即越秀山。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公园。《清一统志·广州府》:越秀山“明永乐初,指挥使花英于山巅起观音阁, 山半建半山亭,俗呼为观音山”。

⑨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十里。《明史·地理志》镇远县:“东有观音山。”《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县:观音山在“府东十里。岩石错立,俗名观音岩。《志》云,府西十里亦有观音岩,岩高数十丈,屹立江上。下有石洞,可据船而入,称为幽胜”。

⑩又名方丈山。在今云南鹤庆县南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17鹤庆军民府:方丈山“巍峨峻拔。山半有洞,曰太极洞。中有池, 曰金龙潭,深不可测。一名观音山”。

(11)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十里。《清一统志·云南府》:观音山“山顶有泉。今名水井山。其南有岩泉山”。

(12)在今云南鹤庆县西。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

(13)在今宁夏中卫县北。《方舆纪要》卷62宁夏中卫:观音山“在卫北五十里,山有观音洞”。


(1)山名。(1)在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东峰上。是隋代迷楼的遗址,宋为摘星寺,明是功德林,亦称功德山。上有山门、殿宇、楼堂等,内供观音像,因名。山位于扬州唐城遗址子城的西南角,设有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现存大部分为晚清及以后的建筑。(2)在湖南省衡阳县西南,与衡南、祁东二县交界处。山体似观音盘座,故名。主峰海拔741.3米。由变质岩与花岗岩构成。矿产有重晶石、铁、锡等。林木繁茂。有五代周建筑王马寨隘口,扼两衡要道,古称天险。(3)在云南省昆明市南滇池西岸。海拔 2040 米。山临浩池,孤峰突兀,有“小南海”、“小普陀”之称。山巅建寺,原为土主庙,供奉大黑天神。明成化间,黔国公沐琮命建观音殿,遂得名观音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僧人悟真募建后殿,次年增建伽蓝殿,时游人日增,成为佛教胜地。现存建筑有明隆庆年间建“小南海”牌坊一座,清代所建七级砖塔及观音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4)又称八里坌山。在台湾省台北县淡水河口南侧。以山有八面得名。台湾著名火山体之一。海拔612米。山顶西北侧有深邃的小火口湖。据旧志记载,因山峰屹立,如菩萨端坐,故有“观音”之名。其南海拔310米处有凌云禅寺。山间春日多桃花,附近有岩洞。为游览地。(5)越秀山的俗称。(2)岛名。在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中部、衢山(岛)西南。属岱山县。据传古代僧人觉梵见此峰峦奇秀,登顶俯视大海,遂建观音殿(已废),山以寺得名。为浙东天台山脉入海尾闾。海拔314.4米,为岱山县最高峰。主要由凝灰岩构成。坡陡,山峦林木茂盛,多黑松。


猜你喜欢

  • 鹅城

    ①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二十里鹅池村。《元和志》 卷13清源县 “鹅城” 条引 《晋阳春秋》: “永嘉元年,洛阳步广里地陷,有二鹅,色黄苍者飞冲天,白者不能飞。……刘曜以为己瑞,筑此城以应之。”②即今广西

  • 金峒安抚司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施南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清初改为金峒土司。元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长官司。永乐五年(1407年)复改安抚司。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属施南

  • 旧土尔扈特北路三旗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包括北路旧土尔扈特旗及左、右二旗,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附近。

  • 万石湾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方舆纪要》卷78石首县“刘郎浦”条下:“《志》云,县西五里有万石湾,在万石堤下,与江北岸刘郎浦正相值,舟楫经过,遇北风辄坏。俗呼折船湾。”

  • 鸡丘

    即鸡泽。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国语·晋语七》:悼公四年(前569),“会诸侯于鸡丘”。

  • 君子津

    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河口镇附近。一说在今清水河县西北喇嘛湾南。自汉以来为黄河重要渡口。《水经·河水注》:“河水于(桢陵、桐过)二县之间,济有君子之名。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

  • 乌里雅苏台

    ①指清代驻乌里雅苏台城的定边左副将军的辖区。乾隆中叶后统辖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两区。相当于今蒙古国、俄罗斯额尔齐斯河上游、斋桑泊以东至东萨彦岭一带和中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北部。清季通称外蒙古。

  • 新兴栅

    一作宜阳栅。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李愬讨吴元济,“袁滋至唐州……元济围其新兴栅,滋卑辞以请之,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即“宜阳栅”。

  • 酉溪砦

    北宋置,属辰州。在今湖南沅陵县北二十里。熙宁九年(1076)废。元置巡司于此。

  • 番州

    ①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州置,治所在南海县 (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东至翁源、龙门、增城、东莞、宝安、深圳等市县; 北至南雄、仁化、乐昌等市县; 西至乳源、英德、怀集、广宁、四会、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