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井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七里诺邓。《清一统志 ·大理府》: 诺邓盐井 “在云龙州东北四十五里。明置盐课大使于此”。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七里诺邓。《清一统志 ·大理府》: 诺邓盐井 “在云龙州东北四十五里。明置盐课大使于此”。
在今四川甘孜县境。清雍正七年 (1729) 置科则土百户。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南郑母镇。明嘉靖 《青州府志》 卷11: 郑母店在 “城东四十里”。
亦作巴拉沙衮、巴剌沙衮,又名虎思斡耳朵。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朱外尼《世界征服者史》 上册:“菊儿汗进抵八剌撒浑,登上那不费他分文的宝坐。”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五十里郝家屯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4南宫县图: 东南有郝屯。
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之纳林河。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 “牧地跨昆都伦河。” 补注: “ 《会典图说》: 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在居延海,无巨川,惟坤都伦河自甘肃肃州北流,经额济纳
亦作渡村。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渡村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吴县记:“城西南有……大村等市。”民国时改为大村镇。(1)在山东省胶南市西部。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村,人口2000。明初
北魏置,属梁 (凉) 城郡。治所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 《水经·㶟水注》: 如浑水 “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余里,东流径故城南,北俗谓之独谷孤城,水亦即名焉。东合旋鸿池水”。古县名。北魏置
即青海子。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青海湖。《清一统志 · 大理府》: 青龙海子 “在云南县东南十里。其地有金龙山,水出其下,一名青海子”。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淹浦乡。《方舆纪要》卷92慈溪县: 淹浦 “浦东即古窑港也。宋庆历间置古窑、淹浦二闸,以蓄泄鸣鹤一乡之水。元至元中修复之。今盐丁载卤出入,闸制遂废”。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3新添卫: 覩虎山在 “ (丹行长官) 司西十里。多林木,谓之覩虎大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