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北三十八里谢集镇。明嘉靖 《归德州志》 卷1 《村镇》: “谢家集,小坝西北十五里。”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北三十八里谢集镇。明嘉靖 《归德州志》 卷1 《村镇》: “谢家集,小坝西北十五里。”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境。北周废入建兴县。
即尧祠。在今山西临汾市南五里尧庙村。《魏书·高祖纪》:太和十六年(492),“诏祀唐尧于平阳”。《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径平阳县故城东……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魏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二里。《明一统志》 卷88毕节卫: 响水河 “在卫城东。悬崖飞瀑数十仞,有声如雷,下注成河”。《方舆纪要》 卷123毕节卫指挥使司: 响水河 “ 《志》 云,河源有三,合流为一,南入落
①在今湖北鹤峰县东南七十二里。192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命令,将驻此的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②即今山西静乐县东北杜家村镇。1940年冬在此建立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集镇名。在安徽省黄山市
明置,属越嶲卫。在今四川甘洛县西北海棠镇。
元代在西藏设置的驿站。元朝建国后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军政事务,宣政院派员入蕃设立驿站,在乌思(前藏)置索克(索县)、夏克(比如县)、孜巴、夏颇、工(工布江达县)、衮萨、嘉哇(墨竹工卡县)等驿站七处;在藏(
即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申熙县治此。
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西晋陆机《辨亡论上》:“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水经·淯水注》:“浊水又东径邓塞北,即邓城东南小山也。方俗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黄祖于其下。浊水东流注于淯。淯
即“三关”。南北朝时义阳郡(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市)南黄岘、武阳、平靖三关的总称。南北朝时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市)南平靖、黄岘(宋以后称九里)、武阳(一作武胜)三关之总称。在河南省信阳市南,豫、鄂两省交界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三十七年 (前210),“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方舆纪要》 卷90富阳县 “富春江” 条: 狭中渡 “水波恶处,今由钱塘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