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谷口

谷口

①即今福建古田县西南谷口村。元设谷口巡司于此。明正统间废。

②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西。《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前秦符丕帅众三万自枋头将归邺城,与檀玄“战于谷口,玄兵败”。即此。

③亦名瓠口。战国秦邑。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五十里。《元和志》卷1醴泉县:“本汉谷口县地……当泾水出山之处,故谓之谷口。”《战国策·秦策三》:秦国“北有甘泉、谷口”。《史记·河渠书》:韩“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索隐》:“瓠口即谷口,乃《郊祀志》所谓‘寒门谷口’是也。”《汉书·沟洫志》:“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洛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 因名曰白渠。”皆此。


(1)古邑名。即瓠口。战国秦邑。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其地当泾水出山谷之口,故名。《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谓秦昭公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史记·河渠书》:韩国水工郑国向秦王建议,“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索隐:瓠口即谷口”,皆即此。西汉文帝时置谷口县。(2)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淇门渡西。东晋太元十年(385年)檀云为前秦苻坚战败于此地。


猜你喜欢

  • 了味司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境。《清一统志·元江州》:了味土巡司“在新平县境,旧系鲁魁山土目,至普为善,于本朝康熙二十七年归附,授土巡检世袭”。

  • 范桥镇

    北宋置,属乾宁军。在今河北沧县北四十里兴济镇。金初于此置兴济县。清顺治末改为兴济镇。

  • 陇干城

    一作笼竿城。在今宁夏隆德县。《宋史·任福传》:北宋庆历元年(1041),任福等御赵元昊于好水川,“追奔至笼竿城北,遇夏军败死”。即此。《宋史·地理志》 德顺军:“庆历三年即渭州陇干城建为军。”即“笼竿

  • 西乡镇

    即今广西灵山县西一百四十里太平镇。明、清置西乡巡司于此。

  • 二郎沟

    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7保安州:二郎沟“亦出矾山下,居民资以灌溉,东北流入于洋河”。

  • 塞曷支部

    唐室韦部落之一。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以西地带。《新唐书·室韦传》: “自 (俱伦)泊而东有移塞没部; 稍东有塞曷支部,最強部也,居啜河之阴。”

  • 江阴州

    元至元间改江阴路置,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连洋州,寻复为江阴州。洪武初改州为江阴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后降江阴路置,治今江苏省江阴市。属江浙行省。辖境约当今江苏

  • 炼 (鍊) 铜坪

    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南。《清一统志 ·巩昌府一》: 炼铜坪 “在通渭县东南六十里。有洞产煤”。

  • 马兰关

    即马兰峪关。在今河北遵化市西。

  • 白霓桥镇

    即今湖北崇阳县东十六里白霓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崇阳县东有白霓桥镇。